本文转自汇跑®赛事,原文《办一场安全的越野跑比赛》,作者申桐。
写在前面的话
越野跑,首先是野,然后才是跑。所谓野,即户外。很多著名的越野跑比赛路线,都是传统的经典徒步路线,比如TMB(Trail Mont Blanc),比如麦理浩径,比如珠峰马拉松,再比如大五台。都是前人们重装几天走下来的路线,后来出现了一帮体能好的家伙,开始玩什么“轻装快速穿越”。注意这个词,这大概就是“越野跑”的前身。
越野跑,比“轻装穿越”还更“轻装”,由于有赛会的供给和保障,成百上千的选手们仅携带非常有限的装备就进入了大山。无论是重装徒步还是轻装穿越,人们都会为自己的安全负责而携带足够的装备来应对户外风险,保护自己;而参加越野跑比赛,每个选手携带的装备,是完全建立在赛会事先承诺的保障上的。他们抛弃了厚重的保暖外衣,是相信一旦出现状况,他们只需要坚持到几公里外的补给站就会被收容而确保安全;他们仅携带少量饮水和食物,是相信每十几公里就会有补给站可以补充;他们没有事先了解路线和天气风险,是因为完全相信组织方会替他们评估好天气,做好路标,制定好预案。让我说得再明确一些:选手们是把命交给赛事组织方的,他们足够信任你。
这就是为什么要写在前面,我希望每一位看这篇文章的赛事组织者,都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我相信每一位赛事组织者,都有自己对情怀、对户外、对跑步、对比赛的理解,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所以今天这篇并不是一个大而全的《越野跑比赛组织标准》,那不是一下午能聊得完的。在这一篇里,我们只说几条最“硬”的标准,让我们就这几件事深入地把它聊明白。
一、承诺
比赛的最大风险,其实不是什么天气变化,而是承诺兑现。没有人会只身带个几升的小背包就去跑一个陌生的100公里山路是吧,因为组织方承诺了赛道上每隔几十米就会有路标,每隔十几公里就会有补给站,所以他们才会这么做。那么一旦你事先的承诺没有兑现,选手们将被置于最大的危险当中。如果没有做好这件事,那你就是在“蓄意”地伤害别人,请加倍谨慎。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当尊崇的标准是:仔细评估你能够实现的工作,然后谨慎承诺。不能100%确定做到的,别说;千万不要为了招募更多的选手而吹牛;尤其是,如果你的比赛设计“低于”大家习惯了的常规比赛中的设置(比如比赛不设置路标而采用自导航方式、补给站间距过长或需要全程自补给),那一定要提前明确地声明。你不打算提供的,选手们会自己带(当然你最好也明确写进强制装备);如果你说有,他也没带,结果到时候没有,那就完蛋了。
这里提到了强制装备,又引出了另一个标准:比赛提供的保障和供给,加上选手们必须携带的强制装备,应当满足他们在天气恶劣到终止比赛之前的全部时间里,足以相对“从容”地生存在整个赛道所处的山地区域内。
二、天气
天气在户外问题排行榜里永远是传统的榜首。每位组织者应当首先仔细调查研究比赛区域的气候状况,尽量把比赛设置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季节里。注意我说的是稳定,而不是暖和。因为挑战本身也是户外的乐趣之一,总有人专门赶在冬季去爬山和扎营是吧。你完全可以组织一场平静的雪地里的赛事,但最好不要在容易出现强风暴雨的季节里搞比赛。
不管怎样,也总有意外的天气出现,就像今年的港百,1月底已经是香港气候很稳定的季节了,也没办法抵御来自北冰洋的巨大寒流,结果造成了冻雨,全港60岁以下的居民都没见过。那么下面我们重点说一下出现恶劣天气的时候怎么办。
首先你得有一个恶劣天气预案,我是说一定要在比赛准备的阶段就设定好,出现了什么样的天气情况,比赛更改成什么样子。因为比赛是由大量的人和物资组成的,你不能临时把他们从一个地方“piu”地变到另一个地方去。好在现在的科技足够发达,大部分恶劣天气都是可以预报的,至少提前12小时的时候可以做出相对非常准确的预报了。
恶劣的天气包括:狂风、大雨、浓雾、雷暴、冻雨。这些都是足以让你取消或者终止比赛的条件了。
先说最后两项:雷暴和冻雨,遇到这两种情况就直接洗洗睡了吧,我的意思是取消比赛而不是临时慌乱地终止。强雷暴通常伴随着狂风、冰雹和暴雨,对人和赛道的杀伤力都是巨大的;冻雨这种在南方罕见北方没有的情况真的是超级可怕,出现一次灾难一次。但是,这两种天气都是可以预报的,所以一定要在赛前就宣布取消比赛;或者提前、推迟或缩短赛道以确保在它们到来之前结束比赛。
狂风、大雨和浓雾,要根据实际情况看一下。如果你的赛道在绝大部分路段还比较背风;如果你的赛道排水能力尚可,不会太滑或者有山体滑坡风险;如果只是短时的大雨而并没有伴随强风和雷电;如果你的赛道足够明显,虽然大雾也不容易迷路;如果……要具体评估,才能得出正常比赛的结论,然后通知好所有的选手、工作人员,随时准备收摊回家!
另外,准备一条备用赛道也是个好办法。降低海拔和路况难度,都是有效均衡恶劣天气影响的好选择。毕竟取消比赛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这个我们在下一节具体讲。
三、赛道
赛道设计是比赛特色的最核心体现,每位组织者都有自己对赛道的理解,或难或易,定位不同。同样,只讲几点原则问题。
1、补给和运输
比赛的所有补给站都尽可能地应当设置在车辆可以到达的地方,以便于物资和垃圾的运输,以及选手的收容、救护。同时,请尽量远离水源地等对环境污染敏感的区域,因为补给站周边通常是垃圾产生较多的地方。最后,要在赛前计划里专门安排垃圾处理这一项工作,撤站的时候应把场地回复原貌。
2、路标和指引
这是关乎比赛体验和选手安全首当其冲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方式和比赛所处的场地密切相关。
在游人众多的区域,比如北京的西山,杭州的西部群山,悬挂路标被摘走的概率非常高。这种地区做路标力图万无一失的唯一正确姿势是:组建一支实力强劲的赛道组,在赛前尽量短的时间内(比如比赛前一天),大规模密集开展部署路标的行动;然后在临赛前安排速度型队员赶在冠军选手前面进行第二轮补标;然后再赛中安排机动队员携带路标跟随队伍中前部,随时应急修补被破坏的部分路段。赛后第二天摘除景区内路段的路标;一周内摘除全赛道路标;并同时清理路线上的垃圾。
在人迹罕至的区域,可能情况更复杂。这些地方的赛道往往没有什么树木,无法使用悬挂路标。放在地上的软质路标第一不容易被选手识别,第二很容易被放养的牛马羊破坏。这些场地可能需要更高难度的姿势:比如钉立大型硬质路标,或者干脆采用导航赛制。
这里面有三个问题:
第一,路标的高度:因地制宜,尽量在1.4米上下,这是选手在跑动中最轻松的视线高度。
第二,大路转小路的“跑错高危点”:一定要在正确路线上明显、连续、密集地布上好几个路标,最好同时在错误路线上布上“X”指示牌。
第三,在一段很长没有岔路的明显赛道上,是否还需要有路标呢?需要的,这是让选手们确认他没跑错的“心里安慰标”,“安全感”同样也是比赛安全的一部分。
最后,杀手锏级别的大招:沿途指引人员。再没有比重要路口放人更让人安心和安慰的事情了,选手们在人迹罕至坟头丛生的山坡上半夜孤独跑过,如果这时候还能看见一两个鬼火(指路人员的头灯)在前方晃动,那是多么让人温暖的事情,他们一定会感动到汗毛倒竖鸡皮疙瘩一地。
这里要注意了,沿途放人指引是一件很奢侈的行为:出于各种考虑,每个点儿一放就得是俩人。你除了得考虑好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吃饭问题,上厕所问题,各种问题……最关键的是一定要培训好,这些年发生被工作人员指错路的事件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3、特殊路段
a.陡峭、干滑
陡峭不用解释了,干滑的意思就是没下雨的时候都很滑,一旦下了雨就会变成“极其湿滑”。这样的路段尽量不用。如果非要用,请使用在上坡方向。如果一定要使用在下坡方向,并且要知道:第一,会堵车——有太多选手不敢下这样的坡,通过速度会很慢很慢;第二,要栓绳索,让选手一路都可以拉着绳索下降;第三,绝对不能太长,否则会是所有人的噩梦,包括选手、救援人员和你。
b.涉水
如果比赛有很多次淌过小溪,请务必在赛前告诉选手们。很多人是不希望湿鞋的,他们会在过水之前脱鞋脱袜子举着鞋过去,到对岸再擦脚穿鞋,然后没跑多久发现又一条河,他们又穿脱了一回……后面的路段里一共过了十几次河……你看这样就比较尴尬了是吧,没人会穿脱十几次鞋,从第三次开始肯定就直接淌水了。但大家会觉得前两次浪费掉得时间非常冤枉。所以,如果你只有一两次过河,或者会有很多次淌水,一定要提前告知选手,让他们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另一种情况是真正意义上的过河,首先齐腰深的过河是要栓绳索的,而且要安排救援人员值守。再深……就不是跑步项目了哈。这种情况还要提前调研这条河的涨水期、上游水库放水的情况等等,因为你看赛道的时候,和比赛日的情况很可能不同。
c.堵车
这个绝对是世界性难题了,非常多的大型比赛都会遇到第一处进山小路口“大堵车”的问题。除了选择更宽阔的进山道路外,我也没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如果实在躲不开,那么你要做两件事:第一,赛前通告,告知选手会在这里堵车,请做好思想准备;第二,安排人员在这里维持秩序。当然还有邪招,比如今年TNF100我们在大堵车的位置上安排的志愿者跑团,准备了刀削面——据说很多选手在这里吃饱直接退赛了,也间接解决了一点点堵车的问题,解决地很彻底。
4、备用赛道
所以做一个负责任的越野跑比赛真的是挺难的,你得事先准备好两套甚至三套方案。但是相信我,如果你没提前准备,到时候老天爷不给面子的时候你会死得很难看。备用赛道的原则就是两点:一,降低海拔,天气的恶劣程度会随着海拔下降而急剧减缓;二,选用尽量平整、结实和宽阔的路面,最好是必要时可以走车的——赶上暴雨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全世界的人们为什么都要不遗余力地把路面硬化了。
四、救援保障体系
一场比赛的救援保障体系是由:医疗、救援、收尾和收容四部分组成的。首先,医生、护士、救护车在道路通达的起终点和补给站部署,收容车也往返穿梭于各个补给站和终点之间;而补给站之间的赛道,车辆不可抵达的位置,则是由救援队负责。选手在比赛中发生意外分为两种情况:第一,他们受伤不重,可以自行坚持到临近的补给站退赛,这种最多见,也比较简单。第二,他们受伤很重无法自行前进,或者由临近选手、志愿者、救援人员发现,或者在前后无人地带,直到被收尾人员发现,则由救援队护送至临近补给站,交给医护人员处理,或由收容车送回终点,或由救护车送往医院。
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这四个部分是有明确分工和衔接的,这里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各种救援力量不要轻易脱岗:能用收容车转运的伤员就不要动救护车;护送时能中途接力传递的伤员,救援人员就不要离开自己的负责区域太远。所有救援体系内的人员需要非常明确自己是这个链条上的哪一环,千万不要看见有人受伤就要负责“到底”,遇到一个抽筋比较严重,哎呦声音比较大的就一路护送,医生护士全上,开着救护车就进了城……进了城你懂吧,没三五个小时都出不来。紧接着后面一位大哥摔折了腿在山里没人管又失温,孤苦伶仃等了好几个小时,这就不好了是吧。所以救援人员要有岗位意识,完成一项救援任务之后要尽快回到岗位上,不要脱岗太久。
另外再就收尾人员多说两句,也就是我们俗称的Sweeper。这是一个对责任心和能力要求特别高的岗位,要确保你跟着的是赛道上的最后一位选手,在你身后的赛道绝对是“干净”的。所以在距离较长的比赛里,我们要把赛道分成几段来收尾,而且每段的收尾人员至少是两个人起步。因为你的“最后一位选手”随时有可能会停下来,这时候你就要分出一个人来陪他直到救援人员赶到,另一个人去追倒数第二名“还在前进”的选手,以同时确保“身后干净”和“收”这两项任务标准——你要是一直停着不动,那就起不到“收”尾的作用了。
最后
其他还有很多方面,诸如通讯、监控、指挥的体系,人员培训的内容,工作人员手册的编写,等等,今天不再细述。如一开始所讲的,今天并不是一个“标准培训课程”,我们只是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让大家从技术层面上开始更多的思考,更加重视赛事安全以及知道怎样去做得更完善。
全文完
一篇值得一读再读的越野办赛好文,
愿更多赛事组织者阅读、践行!
愿你和你挚爱的越野赛事越来越好~
ps. 我们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