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跑赛事的赛道导向体系之构建与现场管理(中篇)

0
879

这是橙光线2021年征稿计划第五篇

想要给橙光线投稿?

请点击此处了解~

编者按

在越野跑赛事的组织和管理中,如何让选手都能顺畅地沿着赛道行进,不跑错,不迷路,这是越野跑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一门相当精细的学问。每场越野跑赛事的背后,都有相当的人力、物力投入于此。

非常感谢王冰,基于他丰富的赛事一线实战经验,详细总结了越野跑赛事的赛道导向体系的知识,与广大同行共享,让更多越野跑赛事更安全。

本文为王冰创作的《越野跑赛事的赛道导向体系之构建与现场管理》上、中、下三篇之中篇。

上篇于7月21日发布,欢迎阅读:越野跑赛事的赛道导向体系之构建与现场管理(上篇)

12

本文作者:王 冰 

  • 链接赛事(Lianjie Event)创始人
  • 原北京三夫户外运动管理有限公司(三夫赛事)副总经理
  •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首都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纪人三级
  • 铁人三项国家一级裁判
  • 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体育赛事活动与安全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
  • 定向越野、越野跑、山地车、皮划艇、探险赛等多元运动背景
  • Columbia崇礼168国际超级越野赛、桂林100、云丘山100、普洱100、香山50等越野赛事赛道总监/执行总监/赛事总监
  • 近百场大型赛事组织经验

本系列文章由于篇幅限制,无法对“赛事团队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对赛道设计、指引、收尾、救援等各项在赛道上发生的工作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保证选手安全完成比赛的全过程”这一宏观的赛道管理进行充分的解构。而仅就穿插在宏观赛道管理的过程中指向“如何让保障选手正确的沿赛道行进”的各项细节工作展开讨论。

根据时间线将各项工作拆分后,得出如下内容模块,文章将分上、中、下三篇进行阐述:

(上)

  • 赛道管理工作的前期评估
  • 赛道核心团队搭建的要点
  • 赛道修缮

(中)

  • 路标布设

(下)

  • 赛道巡视
  • 关键点位轮转
  • 汇报与通联

本篇是系列的中篇,核心内容为赛道路标布设。

赛道路标布设是赛道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赛前路标布设清晰合理,各段长负责的赛段路标布设的逻辑偏差小,不仅很大程度上能减少选手迷路的风险,还能给选手较强的安全感。

路标布设虽能总结出一些共性的经验,但由于不同赛事实际环境、条件差距很大,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灵活把握,以呈现最佳的导引效果为最终目标。

1赛道路标布设的目的

赛道路标布设的核心目的即让选手从出发后,能够沿着组委会预设的赛道路径行进,顺利返回终点。如果将赛道路标的功能拆分,可细化为:

实现方向导引功能:引导选手向正确方向前进;

提高选手安全感:让选手在心理安全距离内看到路标;

2赛道路标的种类

丝带路标

除去戈壁、草原等特殊地貌类型场景,多数越野赛中通常都将丝带路标作为赛道路标的“主力军” 。

上图:丝带路标

(1)材质

丝带路标以缎带/旗帜布和无纺布几种材质较为常见,各有优劣势。

缎带/旗帜布比较轻薄,在路标布设及路标回收时大量随身携带比较方便,且成本较低。但影响缎带/旗帜布路标使用的效果一个因素,是由于其材质较轻,且张力不强,比较容易风吹影响卷到树枝上或藏到树叶里,而且在遇上降雨天气时,缎带/旗帜布在吸水后容易“贴”到树叶等邻近物体上,影响视觉效果;

无纺布材质路标较缎带/旗帜布路标厚度较大,所以同样尺寸的路标,较缎带/旗帜布占用的空间大,成本也相对略高。但无纺布路标材质自身有一定张力,悬挂后容易保持路标布设时候的角度和状态,且遇水相对不易贴住其他物体等。综上,更推荐赛事使用无纺布材质的丝带路标。

上图:一条角度调整好的无纺布路标

部分赛事也会使用塑料材质的路标,布设过程中成卷携带,相对方便,且成本低,单根路标长度可以根据需求截取(撕断)。但塑料材质路标的问题类似缎带/旗帜布,路标形态不太容易固定。另外,夜间使用的塑料路标需要手动粘贴反光片,增加工作量及工作时间。

上图:Carlos(右二)
在Lavaredo Ultra Trail使用塑料制路标

(2)尺寸

路标尺寸没有绝对合适的标准,主办方可以在保证视觉效果的前提下,根据应用场景、预算适当调整路标尺寸,建议最小尺寸应该在6cm*65cm左右(含顶端开口、上下反光片位置)。但使用小尺寸路标也并非一定不能做出好的赛道导引,笔者在2018年的桂林100赛事中,就使用过2厘米宽的塑料材质路标完成赛道保障。(3)反光

经过多种丝带路标+反光片的组合形式测试,目前效果最好的一种组合形式为上下两片双面反光,使用订书机装订而非直接粘贴在路标上(图片参考上文所展示“一条角度调整好的无纺布路标”)。

上下两片反光片可以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下方反光片除反光作用外,也起到配重的作用,让路标在自然状态下下垂呈现更大的视觉面积;在微风时,下方反光片轻微晃动也能更好的起到吸引选手视线的作用。但下方反光片在大风、大雨的情况,不可避免的存在卷入树枝、树叶的情况,所以上方反光片可以作为补充。

相对来说,上方的路标固定端在拉紧后,反光片朝向相对稳定,不容易受天气影响,容易被选手发现;但上方反光片在固定时容易被树叶遮挡,所以固定时须清除上方反光片周边遮挡选手视线的树叶,让反光片暴露出来。

为什么要用正反双向反光片?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减少路标布设时角度调整的工作量(正反共有两个角度都能满足朝向匹配),同时在有风力导致路标旋转的情况下,增加了“50%”下方反光片在摆动情况下的可视几率;

另外,订书机装订而不要直接粘贴,是为了在某些场景下便于固定路标,赋予其更多的功能。实际操作时,可以将反光片的一面撕开,使用背胶将反光片朝向固定在树枝、树叶上,增大路标稳定性。如果反光片在制作时采用的是直接粘贴的工艺,则该功能丧失;

上图:背面的反光片拆开粘贴,
粘贴在角度合适的树枝上用以固定角度


箭头

上图:A4尺寸的小箭头

上图:60cm*90cm的大箭头,在路面
较宽阔的场景下较小箭头更容易被发现
上图:门型展架,较KT板更容易被发现,
但应注意配重、加固

在路口处,除人力指引外,箭头无疑是明确选手行进方向最有效的物料。根据其应用的场景不同,赛道组需要在赛前针对赛道路口形态、携带便利性及实际需求,就使用多少数量的何种箭头路标做好规划。大尺寸(如50*80cm或60*90cm,一般为KT板)以及A4小尺寸(一般为彩印塑封)在笔者以往的赛道管理中应用较多。

大尺寸箭头和门型展架、易拉宝甚至A架等尺寸较大的指示牌,多应用选手需要判断方向时周边空间较大,不容易发现小路标的场景,此类位置多数位于车辆可以到达的位置,通常由车辆负责布设。

山上的小路路口一般使用A4/A3等小尺寸箭头。但如山上某处位置出现适合大型指示牌的出现,但不便携带时,则需要赛道总监综合判断如何处理,如增加小箭头及其他路标的数量,或不考虑携带的便捷性,务必将大型指示摆放到位的决定,并配置相应的人力、物力配合。

错号路标的使用位置一般都放置在岔路口的错误方向。在错号路标布设的时候,需要考虑实际的路口角度、形态,通常来说除了在岔路口错误方向的“路口处”放置错号以外,为了避免选手漏看该指示进入到错误路线,还应该在进入错误路口后的一个合适距离(10-30米以内为佳)和合适位置(选手容易发现的角度和位置),加设错号提示选手已进入错误路线,做双重保障。

分流汇合点提示

上图:大型的分流点A架

分流点和汇合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使用尺寸较大的提示牌,如门型展架、易拉宝,甚至是A架,来提示在这个点位上不同组别的选手交汇、分流后行进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人流密集的区域如果涉及分流和汇合,最好能够使用尽量高(至少2米高)的提示牌,同时核心内容在设计时应尽量放高,避免人群遮挡住分流方向指示,导致选手进入错误的组别路线。除了提示信息外,分流点和汇合点,通常需要布设指引人员。


反光片

上图:注意石头上粘贴的独立反光片

此处提到的反光片是独立于路标上的反光片而单独存在的形态。反光片在夜间赛段的应用很广泛,可以在某些不便布设丝带路标的夜间场景下替代一部分丝带路标,而且独立反光片一般都会粘贴在树枝、墙壁、护栏等固定物体上,一旦粘贴牢固,朝向比较稳固,有较好的反光视觉效果。

需要额外提醒的是,多数赛道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不同级别的市政道路、乡村道路,要尤其注意反光片和交通反光设施间的差别,避免选手在体能下降注意力降低的情况下, 误被交通反光设施导引到错误的方向。

上图:赛道方向左转,但在可目视及直行方向更远处的电线杆上,同样有反光条,容易误导选手

(注:由于电线杆上反光片涉及行车安全,无法做遮挡处理,实际竞赛中该点位安排了强制装备检查,同时兼具指引功能,规避了该风险)


警戒带

一般情况下,警戒线提醒的信息是“禁止穿越”,如禁止穿越隔离出的危险区域,或者阻挡选手进入错误路线。在某些场景下,警戒带还可以像山地车赛道一样限制出选手的行进路径,让选手只能按照规划的路线行进,减少选手自己判断方向可能产生的方向错误,比如在密林中。

上图:警戒线在山地车赛道中的应用,
可迁移到越野赛中

使用警戒带时,要提前预估到警戒线可能带来的“次生”问题,如使用警戒带的位置会有车辆、牛群、驴友等非竞赛相关人、物通行,存在警戒带被破坏的可能。直接导致的后果有:赛道组以为已经封闭住的路线在选手通过的时候变成了开放状态,甚至被扯断或者被风刮断的警戒带飘到了正确的路口处误导了选手,反而引导选手跑向了错误路线。这些后果的可能在任意一个时刻发生,并不能通过赛前巡视完全规避。

所以尽量加固警戒带,即增加破坏的时间成本,是布设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事情。除了加固,赛道组还可以灵活的改变警戒带的使用方法,比如用石头将警戒带压在地面、将警戒线拉到比头顶略高的位置等,尽量保证选手能够发现的前提下,不影响非竞赛人员的日常活动。

频闪灯

频闪灯属于辅助路标,夜间赛段是秒杀其他一切路标的存在,尤其是容易起雾的赛段。但由于频闪灯非常容易被行人或不自觉的选手“收藏”,所以一般用作跟其他路标配合使用,不会当做主力导航物料来使用(除大雾路段),通常用于关键路口处引导方向和无岔路路段提高安全感。频闪灯布设的位置,要掌握一个原则:有了更好,丢了也不会导致迷路。

上图:越野赛常用的频闪灯

闪灯的丢失以沿途村庄、景区及其他有步行者、儿童的区域出现较多,应对这种情况,除了提高其破坏的难度(如用扎带、透明胶缠绕固定),还可以把挂灯时间后置,在入夜之后赛事无关人员活动减少后开始进行频闪灯布设,降低频闪灯丢失的几率。

采购频闪灯,务必要亲自提前测试其续航能力,避免续航不足影响效果。另外为了保证其雾天的穿透力,红色是最优选择。在频闪功能上,建议使用慢闪模式,以便提高辨识度(选手疲劳状态下存在将快闪看成常亮,将常亮认为是动物或其他交通指示的可能)。

其他

不同场景下有很多种路标可以选择甚至创造,只要能够达到清晰导航的路标就是好路标,如自喷漆(须赛后清除痕迹)、道旗、地旗等。

上图:UTMB使用的地旗
3
赛道布设的基本原则



右侧惯性原则


非特殊情况下,赛道路标应布设在赛道的右侧,便于运动员奔跑过程中能够习惯性的在右侧看到路标,但惯性原则与其他原则冲突或右侧完全不具备路标布设条件的情况下,应该优先按照其他原则或在有条件处布设路标。



适宜密度原则


合理的密度有助于选手保持其行进节奏和信心。路标设置的间距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标准,要根据赛道的特点来灵活调整:布置的太密,额外增加路标布设和收标人员的工作压力;布置的太稀疏,则有可能让选手在奔跑时缺乏安全感。特别需要提醒赛道总监的是,赛道路标布设通常并非由一人完成,赛前培训的时候,对于赛道密度其他相关原则一定要特殊进行强调,如果全程路标布设密度差异太大,选手会有明显的感知,如:同样的赛道特征,前半程跑路标密度大的,后半程跑路标密度小的,选手会在赛段交替时产生不安全感,并重新不断调整自己对路标密度的心理预期,适应新的路标布设密度,影响参赛体验和选手判断。


但是,做到各段标准完全统一,是一件不太可能实现的事儿,所以赛道总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自己亲自挑每名段长布设的部分路段感受是否有明显差异,并做相应的部署调整。


一般来说,在完全没有岔路的零跑丢风险赛段中(我们自己叫“只要上了这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选”),间距最长建议也不要超过50-70米左右。之所以不能更长,是考虑到如果三根路标中的中间一根丢失,间距将由50-70米变为100-140米。按照较慢选手的速度,100米的距离在山地路段需要花费1.5分钟-2分钟完成,如果间距再拉伸较多,选手在两条路标间消耗的时间足可以导致其心理波动,反复确认自己是否还在赛道中。
上图 :完全没有岔路,路标间距可以拉长

赛道弯道较多、环境比较复杂、路径不明显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加密路标,甚至做到选手路过第一条路标,就能看见第二条路标,保证导向的连续性。

上图:这种“哪里看起来都是路”的密林,最好做到路标密度增大,并参照下文“正向布设原则”


适宜高度原则

适宜高度的原则的执行,主要是为了提高参赛选手在保持正常行进及正常视线角度的情况下看到路标的几率。路标布设的高度(及位置)不合理,不容易被发现,其作用也就丧失,路标布设工作人员在布设该条路标时花费的时间就成了无效劳动。

一般情况下,条件允许时,路标下端离地面1.6M-2M左右为合适高度;爬陡坡的时候,路标在此范围内略低,下坡时路标在此范围内略高为妥。在实操中,有很多场景并不便于设置此高度的路标,赛道组应注意把握尽可能让路标凸显的原则。

异侧布设原则

选手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弯道,出弯后的赛道经常会被弯道处的植被等地物遮挡视线,形成盲区。如果把路标布设在盲区之内,结果即为选手到达路标处才能发现路标,该路标的意义就基本丧失。所以在赛道的弯道部分布设路标,应该适当的掌握异侧布设的原则,即赛道走向向右偏转,路标应临时性的布设在赛道左侧;赛道走向向左偏转,路标应临时性布设在赛道右侧,待赛道透视性变好后,恢复原有的右侧布设逻辑。

上图:布设在赛道左侧的两条路标即
遵循了异侧布设的原则

岔路引导原则

岔路口是选手跑向正确或错误道路的最关键节点,岔路口通常需要同时使用路标和箭头指示标示。

首先,箭头的指示标识应该放置在“正”岔路口处或到达岔路口之前10米左右以内的位置为妥,不要放置的离岔路口太远,避免选手在疲劳状态下忘记右转的位置;同时,在正确赛道的入口处,应该引导性的连续布设3-4条间隔3-4米的路标,用连续的色彩变化引导选手跑向组委会设计的方向;最后,在选手跑进正确路线后视线马上可及的10-20M处,再布设一根路标,加强其行进的信心。

上图 :岔路引导路标布设示例,
即箭头+两到三条导向标+一条确认标

正向布设原则

赛道组在路标布设时,不管上坡下坡,难度大小,必须按照选手行进的方向进行路标布设。这样做的目的是以选手的视角来观察赛道、布设路标,达到路标效果的最大化。在正向布设的同时,还应掌握一个“提前定位”的原则,即不要走到一个位置后觉得此处适合布设、固定路标,就在此处完成一条路标的布设,而应该在布设完上一条路标后,控制间距的前提下,提前观察一处距离适宜、不被遮挡的位置,然后走到此处完成路标布设,以保证路标最大的可视距离。(如由于植被较多遮挡视线,可布设完第一条路标后,适当走出10米左右,再开始寻找适宜的位置)。

注意,提前观察的位置,最好能在考虑路标下垂不被遮挡、卷入树枝可能小的前提下,精确到“在哪一条树枝布设”。

反光朝向原则

反光标的朝向,直接决定了选手的夜视效果。反光标只有朝向选手头灯打来的方向时,反射光的视觉效果才会好;反光标的朝向不对,光会反射到其他方向,视觉效果很差。所以布设夜间路标的时候,务必要注意,反光标的朝向,一定要朝向选手前来的方向,而不仅仅是“对着路的方向”。

上图:因大风改变了方向的夜间路标,
基本不可能被选手发现
上图:上下反光标均调整
反光片朝向选手来向,双重保险
上图:路标朝向固定过后的夜视效果

下篇内容:赛道巡视

关键点位轮转

汇报与通联

越野跑赛事咨询、执行合作及业内讨论,

欢迎联系笔者:13511082797

(微信同号)

# 往期文章 #

2021年征稿第四篇:赛事安全的几大要素探讨

2021年征稿第三篇:马拉松赛道WBGT指数预测模型及实战运用简述

2021年征稿计划第二篇:马拉松超级周末,我们下4城、跑4赛,都有哪些新发现?

2021年征稿计划第一篇:体育人都应该学会的七种互联网思维

2020年征稿计划全年回顾:你们这些才华横溢又乐于分享的赛事人们,送你一朵小红花!

橙光线七月征稿 | 职场成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END-

作者|王冰

编辑|薛雨微

排版|莫非工作室

审核|崔英善、崔桢斓、刘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