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组织方的医疗与急救安全措施(下篇)——国际野外医学协会、深圳公益救援队专家访谈

0
602

2021年5月25日《越野跑赛事的安全、医疗与急救专题》第3期:《国际野外医学协会、深圳公益救援队专家访谈-赛事组织方的医疗与急救安全措施》直播回放已上线。(文末附赛事安全相关直播及文章回看链接)

本期直播探讨从医疗急救、救援团队角度,为赛事组织者提供的医疗与急救安全措施建议,由于内容较多,但均重要,本次访谈文字回顾稿件分两篇发布:

上篇「赛事组织方的医疗与急救安全措施(上篇)——国际野外医学协会、深圳公益救援队专家访谈」(点击阅读)主要探讨:

  • 如何理解马拉松及越野跑赛事之间医疗急救体系的差异?
  • 越野跑赛事医疗急救体系规划中有哪些要点?

本篇为下篇,探讨议题包括:

  • 急救站的设置有哪些原则?
  • 急救站的人力、设备、物资规划有哪些要点?
  • 医疗急救志愿者需要安排哪些培训?
  • 医疗急救的赛中监控、巡查与指挥需要注意什么
  • 如何提升选手自我保护意识?

主持人介绍

崔英善

体育赛事管理领域名师

橙光线合伙人

     在20年的职业生涯中,她长期深入地在奥运会、亚运会、亚洲沙滩运动会、大学生运动会、青奥会、NBA,国际羽联赛事、国际高尔夫赛事、越野跑品牌赛事、马拉松赛事等各类不同运动项目赛事的实战前线,对体育赛事管理深层规律具有深入的洞察。

     曾就职于全球著名体育营销公司八方环球12年,历任咨询总监、赛事总监,其间曾为体育组织开创的赞助收入及为赞助品牌谈判、管理的赞助资金总额超过3亿美元;作为TNF100 2010-2011年在中国的赛事总监,协同客户为该赛事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运行模式、全面的管理体系与标准,带领团队推动其迅速成长为户外及跑步界的标杆赛事,由此启动了中国户外越野跑的发展。

     2012年创办橙光线,并于2013-2016年初担任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战略顾问,为马拉松运动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奠定了战略、标准和制度基础。

     自2016年以来,她持续不懈推动中国体育赛事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交流,开发设计了中国首个马拉松赛事管理培训、结合深入丰富实战经验设计了赛事市场开发、赛事赞助管理、赛事高效团队等培训课程,并与纽约路跑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在中国推出了赛事的风险管理、品牌管理等培训,均获业内广泛高度评价。2020年,她推动了线上“橙光线赛事橙长中心”的建设,致力于通过在线知识服务进一步促进赛事管理知识的广泛传播。

(上下滑动查看)

嘉宾介绍

朱虹

国际野外医学协会主任导师

深圳市急救中心医生

深圳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顾问

199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94年开始在深圳市急救中心工作,也因此经历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灾难和急救场面,参与救援了深圳舞王火灾、东部华侨城太空迷航等一系列事故,也参与了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在20年的急救工作中,是一名急救医生,也是一名现场的急救指挥官,也是急救培训的负责人。在一次次的塌方、火灾、地震的救灾中,在一次次户外救援中,开始思考如何在灾难情况下更迅速、准确的判断和救治。因此,和国际野外急救医学开始结缘。

孙灵野

国际野外医学协会总经理,主任导师

国际野外医学协会(WMAI)第一位华语领导级讲师,国际野外医学协会中国区总经理,也是中国户外教育先驱阳朔大地部落有限公司创办人之一。热衷于登山,攀岩,冲浪,滑雪等各类户外运动。为了推广户外安全理念,伴随着连续不断6年亲赴美加的学习,将“野外医学”的概念引进中国。

孙灵野老师曾受邀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及鲍登学院教授野外急救课程,因为拥有丰富的急救经验,于2014年2月作为汕头大学南极科考队的医疗顾问赶赴南极考察;游历综多国家,熟谙不同形式的户外运动。除此之外,也担任过高海拔高山向导、攀岩教练、体验式培训导师、大型户外比赛组织者等,另负责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温哥华冬奥委会的项目管理。

赵强

国际野外医学协会主任导师

深圳市中医院急诊外科医生

深圳公益救援队医疗辅助队副队长

他是一名医生,从事急诊创伤外科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也是一名急救知识的传播者,先后取得了国际创伤高级生命支持ITLS讲师,美国心脏医学会BLS讲师,国际野外医学协会讲师,多种多样的实际案例丰富了授课内容。同时也是一名救援人员–深圳公益救援队医疗辅助队副队长,参与了雅安地震,鲁甸地震,海南风灾等多次灾难和野外事故救援行动,对于灾难和野外的不确定性有灵活的应对措施;各种大型赛事活动中担任医疗官,风险和综合评估是必备的技能。

彭新远

深圳公益救援队信息指挥中心前负责人

2009年加入深圳公益救援队

2010年-2012年盐田“为爱奔跑”

山地马拉松应急救援指挥

2016年深圳百公里越野赛应急救援指挥

2016-2018深圳国际马拉松深圳公益救援队应急指挥

2017年大鹏新年马拉松应急救援指挥

2017磨房深圳100国际越野赛应急救援指挥

2018年高黎贡超级山径赛应急救援指挥

参加过超过50次救援救灾行动

作为国内最早搭建信息指挥平台的队伍,他和深圳公益救援队信息指挥中心是国内民间救援队伍中救援指挥领域为数不多的“技术流“。

(上下滑动查看)

*国际野外医学协会专注于普及在医疗资源匮乏的、比较荒凉的地方,如何去实施这些野外急救技术和病患照顾的技能,协会起源于美国,在1983年成立,已经有了大概40年的历史,每一年在世界范围之内培训超过8000名的学生。

*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SRVF),其前身为深圳山地救援队,由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于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中发起,是一支自发组织,全部成员均为志愿者的民间专业救援队,自筹建以来就积极参与救援和重大灾害响应工作,也是中国最早参与越野跑赛事救援的组织。

主持人:孙老师,越野跑赛事配备的医疗志愿者需要什么样的资质呢?图片

孙灵野

我们希望在每一个点的志愿者能够达到的目标,是在最快的时间,给予需要救治的人最准确的救治,以及沟通最准确的信息。

从这个角度来想,越是离城市、离120急救系统能够把病人接走的地方比较远的地点,相对来讲需要处理的问题就比较复杂,我们就需要能力较强的志愿者。

在国外保障这种越野跑比赛的时候,绝大部分人员都经过野外医疗急救训练,都有野外第一响应人(Wild First Responder)的资质。

在国内,这些知识慢慢在普及。但是还没有完全普及之前,我建议只要离城市比较近,例如还有交通路线,配备的志愿者资质是至少能够会 CPR心肺复苏,因为这是致命的,在黄金抢救时间4~6分钟内,我们希望能够有人马上去实施心肺复苏,马上用AED除颤,就很有可能有机会让病人醒过来。

如果地点在野外,相对来说时间比较长才能够获得120的护送,我们希望志愿者的能力稍微高一些,至少在CPR的基础之上,还有一些野外急救野外生存能力,这样就可以在现场做野外急救处置,还有野外生存,野外照顾伤患,还有一些判断性思考的能力跟总部沟通:“现在应该怎么办?情况有什么变化?我觉得这样做可以……”等等来做讨论和沟通,让总部、指挥部可以做出最准确的决策。

还有更复杂一点的野外,例如高海拔的野外、极其遥远需要特殊的工具才能够到达的野外环境,比如说直升机才能飞得过去、一般救援队都没有办法拉下来的,像悬崖的底部等等地方,我们可能就需要除了有野外急救能力、医学能力,还要懂得救援,通过综合判断,才可以对现场进行很好的管理以及及时的救助和沟通。用这样的思维去思考来部署,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主持人:朱虹老师,在这些志愿者到位之后,我们需要组织哪些培训呢?图片

朱虹

以深圳公益救援队做的2018年的高黎贡超级山径赛的比赛保障为例,当时我们从深圳过去了大概是28个队员,深圳公益救援队一直应用国际野外医学的评估体系,在这个体系的前提下,我们会做三大块的培训:

第一个就是行政培训,行政培训主要说的是分组、岗位、通讯、遇到事件的处理流程等,我们会把事件分成红、黄、绿等级,会介绍分别的处理流程、不同的预案是怎样的。

第二块是关于外伤和环境培训的,外伤出血、扭伤、肌肉痉挛,那么还有自然环境应对,主要讲的是过冷、过热的救治。

第三块是CPR和AED,必须人人要过关。

这三大块的培训我们会在赛前进行,总共用时要一整天。

主持人:如何通过赛前准备,提升赛时的应急响应能力呢?

彭新远

首先,要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执行的透明度,所有站点的站长、志愿者的组长,还有应急救援 AP点的队员,还有医生等等,他们都要清楚发生某一类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上报给谁?我的通讯频率是怎么样?越透明越公开,效率才越高。

在比赛之前,我们给组委会或者说给组委会各个站的站长做行政培训,告诉他们救援应急流程,提高沟通效率。明确沟通流程,只有流程清晰、汇报语言精准,事情传达清晰,然后下达执行才能非常有效率。

其次,我们要让我们的队员读懂越野跑赛事,到了赛道的值守点上,能够读懂环境,了解工作时段会发生什么样的风险。我们一直在强调前置风险的排除,当你发现风险要提前预判,告诉组委会可能发生的情况。例如,赛道湿滑提示,路标遗漏提示等。

若发现更危险情况,那么临时改变赛道等等都是需要的。包括对某些运动员的状态进行监测,记下他的号码,告诉下一个赛段的保障人员关注这个人的状态。如果到了站点出现状况,尽快通知他下撤等等。我们要求保障人员能够具备预判能力和阅读比赛的能力,我们要比越野跑的选手更懂越野。

主持人:彭老师,天气对越野跑赛事的影响特别大,您建议赛前、赛中预测、监测采用什么方法?图片

彭新远

在赛道上天气是系统性的风险,不管是路跑还是越野跑,天气都是非常关键的风险因素,必须要慎重对待,目前我们主要是从热和冷的方向去考量。

热,我们是从WBGT指数来做判断,根据我们在赛道上的天气和湿度分时段预报,然后利用工业的WBGT表格推算出赛道的 WBGT指数。我们一般是在比赛前一天公布,给选手提示,当有高温风险时可以提高警惕,指导自己的配速,同时也了解高温区间,能够具备一定的防范意识。

在寒冷方向,就是风寒效应,我们是用温度计和风速计来进行判断,风速我们一般会挂风速计。之后,我们利用风寒效应的表格来评估。一般我们有后方指挥中心团队负责监测宏观气候,例如冷锋、 飑线、雷达图,它可能对赛事所处地区的微观影响,提前做出一些预判。

越野跑最重要的天气影响有冻雨、雷暴和大雾,一旦发生这三种灾害性天气,那么从救援的角度来说,我强烈建议中止比赛,就是从2016年香港100就可以看出来,即便是最高、最强的选手,他在大自然的这种突变情况之下也是不堪一击。我们从其他的文章可以了解到,越是顶尖的选手,他的体脂率越低,在低温的情况下是越没有办法应对的。

天气的监控中包括海拔的因素,上升1千米,温度下降6度,我们都会提前做出这种判断。要求队员随时监控天气的变化,包括降水。如果是沙漠戈壁赛事,我们也会要求增加 WBGT黑球仪的布点,随时监控赛道的变化,尽可能做到赛段天气变化的预测,或者温度的变化。

当 WBGT指数高于18超过一个半小时以后,选手发生中暑和电解质紊乱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赛道的风险也明显增加。我们在高黎贡、2017年深圳百公里越野跑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明显的赛事选手成绩预期比比实际的要差,体现在高温赛段时间过长,选手明显掉速,且出现抽筋或电解质紊乱,甚至轻度中暑的情况。

如果这个问题持续走高,就要考虑预防热射病。所以监测的话,我们跟赛事医疗系统、赛事总监都要充分沟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我们准备比较充分,也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赛事组织方一般都会比较容易采纳我们的建议。

主持人:来自SL的问题—长距离越野赛事组委会如何对选手身体状态进行监控?

彭新远

例如UTMB使用的软件是通过分时预测的方法,国内一些赛事芯片也具备这样的功能,就是通过对选手的配速、越跑赛道的地形等等分析,判断他将要到达下一个CP点的时间,如果时间差异非常大,我们判断这个选手可能存在某些状况。像戈壁之眼之类的软件,如果选手长期不动就会有一定的报警功能等等。

主持人:赛事方对于赛事过程中医疗急救团队自身的保护需要注意哪些呢?

彭新远

我们在培训的时候一直强调确保自身的安全。除培训之外,我们还设置专门的安全员,要求队员检查自我防护,在越野跑比赛中,进入到野外环境的队员要求必须佩戴全套个人防护头盔装备,如需要,一些技术装备也要携带。

在野外开展搜救,例如巡线工作,一定要团队合作,避免独行,确保安全。而且一定要做到根据工作时间,做好轮换休整,避免出现疲劳作业。

在一定情况下,我们会把前面已经休整好的队员放到后面的线路上去,来降低这种长时间工作。因为从越野跑的赛段来说,越往后的保障点的人员,他的工作时间是越长的。

最后一点我们也要通过团体保险来为自己的队员提供保障。

主持人:朱虹老师,如果资源有限,多个问题突发优先级应该如何排序?谁来决策如何动用什么资源?

朱虹

在越野赛或者路跑赛事当中,经常会有同时发生多个医疗应急事件的可能性。这时我们会对事件进行分级,就像刚才孙老师说的,我们会通过三大关键系统的评估来看事件是否危及生命?是不是紧急而重要的?

紧急而重要的事件,我们会定为红色。重要但是不紧急的,我们会定为黄色。那么一般的不紧急不重要或者紧急不重要的,我们会定义为绿色。把事件分成红、黄、绿之后,优先处理红色的事件。动用赛道上的救援队伍和医疗资源,是由赛事总监来做出决策的。

主持人:各位老师,您们经历过的赛事中,有哪些好的做法可以推荐?

朱虹

我们会做手卡,一般赛事救援队伍都会有相应的工作证,我们就把手卡做完了之后贴在工作证后面,那么手卡上有红、黄、绿三级的预案,你如何去呼救、向谁呼救、要做什么?这个是我们在赛事保障当中觉得非常有效的小方法。

此外还有一个很好的整理思路的方法,国际野外医学中叫SOAP表格,就是把病人的主观、客观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做出分析评判和治疗计划。我们深圳公益救援队,就把国际野外医学的SOAP表格借鉴了。它不仅可以提醒队员要做哪些事情,而且可以及时记录下来,在病人的交接上和转送上特别有用。

孙灵野

有丰富经验的赛事组委会和机构,随着很多届比赛不断的积累,熟悉了自己组织比赛的流程,他们可以做志愿者手册或者工作人员手册,手册里面除了有责任说明,还有在紧急的情况下,可以看流程,例如第一时间联系谁等等。

赵强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卡在紧急情况下是非常有用的。出现一个比较严重的伤患到你面前,很可能突然间也会脑子一片空白。所以如果有一个很好的评估系统,把它写在本子或者手卡上面,在紧张的情况下把卡拿出来看一看,就知道下一步我该怎么做,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彭新远

组委会在路标的设置上可以更丰富一些,就像崔老师提过的,国外的马拉松赛事会用路旗来警示,那么越野跑赛道也是可以用这种方式,比方说有动物或者悬崖等等,我们可以做出一些警告信息,不至于干扰比赛,同时又能够给选手比较醒目的提示。包括夜间做反光路标,有些地方挂青蛙灯或者小喇叭之类的,都是比较好的做法。

主持人:如何提升选手自我保护意识,是需要赛事组委会不断努力的,这里我们介绍一下其他赛事的做法。

崔英善

越野跑本身和马拉松对选手的要求差距非常大,国内已经有几百人都去跑过UTMB,其中的竞赛规程大家可以借鉴、研究。高黎贡超级山径赛的中文规程,基本上和UTMB是一致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赛事的竞赛规程中,会书面明确要求:

  • 参赛者要有在山区具备自我保障的能力,知道如何在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面对这些恶劣气候条件,包括夜间、风、寒冷、雾、雨、雪;
  • 也要懂得在单独一人的情况下,如何掌控和管理由于在高海拔、消化、肌肉、关节疼痛等引起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 需要承诺完全知晓,帮助跑者克服上述困难和障碍不是组织方的职责;
  • 要完全了解在山区参加此类活动的安全,是取决于跑者自身适应遇到或者可遇见到的问题的能力

这就是越野跑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大家一定要注意,选手的教育要做在前面,它本身是高风险的。

在UTMB、高黎贡都强调半自助的概念,半自助就是它还是有补给站的,半自助是说在这两个站点之间有能力自助。且要求全程携带所有的强制装备,一旦发现没有是要取消参赛资格的。

在你离开每一个补给站的时候,要确保你携带了足量的水和食物,确保自己能够坚持到下一个补给站。

在选手教育的过程当中,沟通需要非常准确,大家也要去注意。

以站点设置为例,在UTMB的表当中,很清晰地列出了各个站点功能、距离、海拔、预计时间等数据。

以强制装备为例,大家可以看到UTMB、高黎贡的强制装备中不只是列出要带手机,还明确说明要安装并激活赛事指定app, 不只是列出要带防水外套,且明确说明标准。

此外,在UTMB的选手提示中,我们看到明确说明在赛道上不要在最高点停留;如果没有看到任何路标的话,马上回去找上一个路标,一定要一直保持在赛道上;可能会疲惫的话,在开放的户外睡觉是非常危险的等等。

所以对赛事方来说,除了做好自己的技术体系之外,也一定要做好选手沟通和教育,要让选手预期的赛事和你所交付的赛事是一个标准,否则,双方不只是失望的问题,而是可能出现各种风险。

主持人:彭老师,医疗急救团队会在哪些情况下提出对于选手退赛、调整或者中止比赛的建议

彭新远

赛道如果发生突发情况,比如山地滑坡、泥石流等等。这种的话肯定是要强制中止比赛的。从天气状况来说,最大的风险是冻雨、雷暴、大雾、暴雨。特别是有这种溪谷或者山间路段,暴雨达到一定级别之后,我们要强制建议组委会立刻中止比赛,或者缩短赛段、调整赛道。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极端,如果发生安全事件,组委会本身流程预案里也是必须要做准备的。

主持人:来自张柱量@阿来亲子的问题——请问如何通知参赛人员退赛?

彭新远

首先是先要告知每一个站点,然后迅速通知在站点的运动员。如果说是某个站点宣布中止比赛或者改变赛道的话,要尽快通知已经到达的选手。

其次从站点已经出发的选手,我们要马上启动紧急的通联,确保人盯人的方式。如果没有传达到,我们会用追拨的方式隔一段时间拨一次,因为可能信号不好、或者由于什么原因没有来得及接听等等,那么一定要确保通知到。

如果是有信号的地方,或者说有其他联系方式的,我们就会短信或者微信通知。那么确实完全联系不到,我们可能就会预判选手已经进入高风险区域,我们会紧急启动搜救的预案,就是安排搜索小组先进到赛道里,找到失联的选手后把他带出来。

主持人:孙老师,您建议赛事行业从业人员需要掌握或了解哪些医疗急救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

孙灵野

第一是急救技能,如果是越野跑,希望有野外急救知识和能力。

第二是救援能力,就是以低风险的方式来护送的知识和能力。

第三还是需要风险评估的思考能力。

在组委会这边如果安全官具备这三个能力,那么他就可以处理各个方面急救的人,处理什么事情他都可以沟通。救援队跟他说护送要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他可以沟通做出判断。在比赛开始之前管理整个安全体系的时候,他有思辨的能力做赛事的风险评估,面对风险实施安全管理,用思辨的方式去参与并做出决定。

主持人:来自Napster的问题——是否有专家或机构有兴趣和志愿组织包括越野、马拉松在内的体育赛事应急、急救领域的行业组织,并制定通用赛事安全、急救类的标准,并针对细分项目制定各分项标准并进一步形成认证体系?

崔英善

大家可以看到这一本指南,这个是在美国所采用的马拉松及跑步赛事的安全指南,共216页,这已经是第6版,从2015年开始,每一年都在更新。橙光线合作的赛事安全与风险管理的讲师Kyle McLaughlin,此前在纽约路跑协会,现在是Tough Mudder的CEO,他在2017、2018年就是这个指南的作者。

这个指南背后的组织机构叫NCS4,2006年就成立了,它的名字其实叫观赏型体育安全中心,本来研究的是职业联赛为主。

在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的爆炸案震动了整个行业,此后美国的各大马拉松、路跑赛事、医疗机构、警察局、消防局派出代表,组建了马拉松和跑步活动的安全委员会。而指南的撰写有上百人共同协作,他们都贡献出了每一个环节中他们认为最恰当的做法建议。图片

在这个指南216页里,内容包括:

  • 赛事风险评估方法
  • 赛事日规划,包括从计划的制定到人员的配备、志愿者的管理、第三方的管理、证件管理、车辆控制、人员移动、跑者行为政策、防盗、交通车辆管理、大众安全事件、医疗的准备、合同当中关于安保的条款等等大量细节。

  • 应急的整体规划,包括如何去规划应急方案?怎么样去启动?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有哪些,救援团队需要什么样的物资和车辆?天气准备、赛道的调整怎么做?赛事的延迟如何做?赛事取消怎么做?如何去做救援?如何去把人疏散?如何去考虑安保风险?包括说遇到有害物质怎么办?青少年活动如何去做这种应急项目的规划?
  • 三C系统,即指挥控制与通讯系统,包括指挥体系如何建设?通讯如何保障?指挥中心如何运转?如何去做配备人员?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平台?如何保障信息技术安全?如何保障公众信息告知?等等
  • 教育、培训及认知提升, 包括如何推动公众认知?当出现一个事件之后,如何去做赛后的调查?一旦出现危机事件的时候,如何做公众信息告知?如何去做人员的培训?如何去建立标准和认证?等等

这是美国的同行在经历了一个惨痛的危机事件之后所形成的东西,这个文档是每一年都在更新的。特别感谢今天Napster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在做这几期直播的时候,也碰到一些同行在主动的提出我们一起来做标准,我看到很多的专家都在贡献着自己的智慧,相信之后这样的标准在中国哪怕说没有达到216页,但至少应该会有一个雏形。

主持人:来自比戈的问题——想请问越野赛急救几大医疗保障系统中,最关键的急救系统是什么?

孙灵野

只要把病人送上救护车了,那么后面的程序都比较放心了。因为有专业的人士在专业的环境。比如说救护车和医院里面有更多的设备,然后让病人受到最完善的救治,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病人受伤地点以及送上救护车之间,这个环境是最重要的。

开始产生伤病的时候要做现场的处置,在护送的过程当中,既有的伤病可能变得更严重,也会因为既有的伤病来产生一些新的伤病。

例如本来伤者腿只是扭到不能走路,现在要被担架抬下去,但是因为不能走路,所以伤者没有办法更好的产热。如果没有做好保温措施,可能在5-8个小时过程当中被雨水打湿,然后被大风吹着。我扭伤了腿不会让我致命,但是在救援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处理好的话,就可能让我致命。所以最困难的就是在受伤和120到达之前的部分,需要重点去思考和处理。

主持人:来自胡国强的问题——赵医生,越野赛如何设定急救时间目标?图片

赵强

理想情况是我们能越快到达伤员身边是最好的,越早给伤员施救是最好的。但是越野跑和路跑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根据赛段、保障人员的能力以及现场的环境、地势有很大的区别。

有些地方在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只能靠两条腿。我们只能把这个时间点尽可能的缩短。没有办法将它设定成时间目标点。

在路跑赛事中,在现场处置完之后马上转移上急救车,而在越野赛事里,你在现场所需要做的事情可能更多,并且要思考的问题也会更多。例如病人后续有可能的发展程度,发展到出现什么情况的时候,我下一步的措施是怎样的?需要怎么办?在这种野外情况下,去思考的问题和城市环境有很大差异。每个案例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办法给出时间目标,只能说越快越好。

主持人:来自公主猫的问题——请朱虹老师从规避较大风险的角度,给予组委会几条前置工作的建议。

朱虹

第一个建议是要重视医疗急救保障,因为我所知道的很多赛事对医疗急救保障的投入是非常有限的,因为投入有限,救援队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也会束手束脚,包括人力配置上难以到位等。

第二要建立联合指挥制度,赛事总监和医疗总监要在一起联合办公,尤其是要给医疗总监足够大的权限,比如我们的医疗总监认为天气不适宜,提出中止比赛,要听取他的意见。

第三一定要关注天气的变化,就像一些APP都有更详尽、更小区域的天气变化,需要密切关注。

主持人:对您提出的第一个建议,我也想特别提示所有的赛事组委会,相信今天能够来听我们直播的人,都是希望能够把事情做好的人,重视安全保障上的投入,是赛事安全的第一步。

我们到底认为安全值得我们投入多少钱?有的组委会会在人均10块钱的投入和50块钱的投入之间选择10块钱的投入,但是它的代价可能是巨大的。

从组委会来说,保障投入中的人力、资金、时间,都是你所要去做的决策。如果这一点没有去决策清楚的话,做再多的方案是没有太多意义的,朱虹老师提出的是在赛事安全、医疗与急救工作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以上为2021年5月25日《越野跑赛事的安全、医疗与急救专题》第3期:《国际野外医学协会、深圳公益救援队专家访谈-赛事组织方的医疗与急救安全措施》的文字回顾下篇。

橙光线赛事橙长中心已增设“赛事安全”页面,汇总了橙光线往期赛事安全相关直播、文章,供各位赛事同行随时回看。

扫码查看橙光线

往期赛事安全相关直播、文章

感谢2021年5月23日-25日《越野跑赛事的安全、医疗与急救专题》三期直播的每一位嘉宾、每一位工作人员,也感谢每一位直播的听众、耐心阅读回顾的每一位读者,让我们一起,将这些事关生命的知识,让更多人了解,让我们的赛事、选手更安全,让更多人能够安心地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