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组织方的医疗与急救安全措施(上篇)——国际野外医学协会、深圳公益救援队专家访谈

0
701

2021年5月25日《越野跑赛事的安全、医疗与急救专题》第3期:《国际野外医学协会、深圳公益救援队专家访谈-赛事组织方的医疗与急救安全措施》直播回放已上线。

本期直播探讨从医疗急救、救援团队角度,为赛事组织者提供的医疗与急救安全措施建议,包括以下议题内容:

  • 如何理解马拉松及越野跑赛事之间医疗急救体系的差异?
  • 越野跑赛事医疗急救体系规划中有哪些要点?
  • 急救站的设置有哪些原则?
  • 急救站的人力、设备、物资规划有哪些要点?
  • 医疗急救志愿者需要安排哪些培训?
  • 医疗急救的赛中监控、巡查与指挥需要注意什么?
  • 如何提升选手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内容较多,但均重要,本次访谈文字回顾稿件将分两期发布,本篇为上篇,主题为越野跑赛事医疗急救体系的规划。

主持人介绍

崔英善

体育赛事管理领域名师

橙光线合伙人

     在20年的职业生涯中,她长期深入地在奥运会、亚运会、亚洲沙滩运动会、大学生运动会、青奥会、NBA,国际羽联赛事、国际高尔夫赛事、越野跑品牌赛事、马拉松赛事等各类不同运动项目赛事的实战前线,对体育赛事管理深层规律具有深入的洞察。

     曾就职于全球著名体育营销公司八方环球12年,历任咨询总监、赛事总监,其间曾为体育组织开创的赞助收入及为赞助品牌谈判、管理的赞助资金总额超过3亿美元;作为TNF100 2010-2011年在中国的赛事总监,协同客户为该赛事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运行模式、全面的管理体系与标准,带领团队推动其迅速成长为户外及跑步界的标杆赛事,由此启动了中国户外越野跑的发展。

     2012年创办橙光线,并于2013-2016年初担任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战略顾问,为马拉松运动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奠定了战略、标准和制度基础。

     自2016年以来,她持续不懈推动中国体育赛事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交流,开发设计了中国首个马拉松赛事管理培训、结合深入丰富实战经验设计了赛事市场开发、赛事赞助管理、赛事高效团队等培训课程,并与纽约路跑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在中国推出了赛事的风险管理、品牌管理等培训,均获业内广泛高度评价。2020年,她推动了线上“橙光线赛事橙长中心”的建设,致力于通过在线知识服务进一步促进赛事管理知识的广泛传播。

嘉宾介绍

朱虹

国际野外医学协会主任导师

深圳市急救中心医生

深圳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顾问

199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94年开始在深圳市急救中心工作,也因此经历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灾难和急救场面,参与救援了深圳舞王火灾、东部华侨城太空迷航等一系列事故,也参与了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在20年的急救工作中,是一名急救医生,也是一名现场的急救指挥官,也是急救培训的负责人。在一次次的塌方、火灾、地震的救灾中,在一次次户外救援中,开始思考如何在灾难情况下更迅速、准确的判断和救治。因此,和国际野外急救医学开始结缘。

孙灵野

国际野外医学协会总经理,主任导师

国际野外医学协会(WMAI)第一位华语领导级讲师,国际野外医学协会中国区总经理,也是中国户外教育先驱阳朔大地部落有限公司创办人之一。热衷于登山,攀岩,冲浪,滑雪等各类户外运动。为了推广户外安全理念,伴随着连续不断6年亲赴美加的学习,将“野外医学”的概念引进中国。

孙灵野老师曾受邀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及鲍登学院教授野外急救课程,因为拥有丰富的急救经验,于2014年2月作为汕头大学南极科考队的医疗顾问赶赴南极考察;游历综多国家,熟谙不同形式的户外运动。除此之外,也担任过高海拔高山向导、攀岩教练、体验式培训导师、大型户外比赛组织者等,另负责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温哥华冬奥委会的项目管理。

赵强

国际野外医学协会主任导师

深圳市中医院急诊外科医生

深圳公益救援队医疗辅助队副队长图片

他是一名医生,从事急诊创伤外科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也是一名急救知识的传播者,先后取得了国际创伤高级生命支持ITLS讲师,美国心脏医学会BLS讲师,国际野外医学协会讲师,多种多样的实际案例丰富了授课内容。同时也是一名救援人员–深圳公益救援队医疗辅助队副队长,参与了雅安地震,鲁甸地震,海南风灾等多次灾难和野外事故救援行动,对于灾难和野外的不确定性有灵活的应对措施;各种大型赛事活动中担任医疗官,风险和综合评估是必备的技能。

彭新远

深圳公益救援队信息指挥中心前负责人

2009年加入深圳公益救援队

2010年-2012年盐田“为爱奔跑”

山地马拉松应急救援指挥

2016年深圳百公里越野赛应急救援指挥

2016-2018深圳国际马拉松深圳公益救援队应急指挥

2017年大鹏新年马拉松应急救援指挥

2017磨房深圳100国际越野赛应急救援指挥

2018年高黎贡超级山径赛应急救援指挥

参加过超过50次救援救灾行动

作为国内最早搭建信息指挥平台的队伍,他和深圳公益救援队信息指挥中心是国内民间救援队伍中救援指挥领域为数不多的“技术流“。

*国际野外医学协会专注于普及在医疗资源匮乏的、比较荒凉的地方,如何去实施这些野外急救技术和病患照顾的技能,协会起源于美国,在1983年成立,已经有了大概40年的历史,每一年在世界范围之内培训超过8000名的学生。

*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SRVF),其前身为深圳山地救援队,由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于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中发起,是一支自发组织,全部成员均为志愿者的民间专业救援队,自筹建以来就积极参与救援和重大灾害响应工作,也是中国最早参与越野跑赛事救援的组织。

联合会设信息指挥中心、特勤部、行政外联部、技术培训部、志愿者部5大部门及山地救援队、高空救援队、医疗辅助队、城市搜救队、水上救援队、应急通讯队6支专业队伍。

*(下文根据直播讲座语音整理)

主持人:昨天朱虹老师已经给我们讲解了马拉松赛事、越野跑赛事一个是城市环境,一个是野外环境,面对的风险不一样,那这对医疗急救体系的要求有什么差异呢?

朱虹

首先志愿者服务方面:作为救援和保障的志愿者,第一要有在户外的自保能力和生存能力。第二要有对伤患进行评估并长时间照顾伤患的能力。这两点是对救援或者说保障的志愿者来说的。

其次越野赛的医疗保障的队伍方面:有三点要求:第一是对自然条件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第二是要对有限资源的调配能力。第三是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的运作能力,包括通讯、运输等等。

主持人:在参加过赛事医疗急救保障的过程中,请问你们观察到保障较好的赛事,在筹备医疗急救体系时有什么特点呢?

赵强

目前赛事医疗体系的构建分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主要由医疗急救志愿者构成,包括救援队、或者一些有医疗急救经验的志愿者;

第二种模式是主要由医疗卫生体制内、120体系的院前医护人员来担任;

第三种是两者相结合,就是医疗志愿者加上医护人员这两者如何结合、结合起来后决策机制如何建立是其中的挑战。

在越野跑赛事中,可能医疗急救志愿者的作用比以医护人员作用还要大。所以在不同的场景里边,他们的建议都应该被听取,相互借鉴,而到底由谁来指挥,则应该看具体场景。

朱虹

我觉得最理想的模式是赵老师说的第三种结合模式,以上海马拉松为例,我仔细观察过2016年、2017年和2019年上海马拉松的急救体系,它的急救体系就把医疗志愿者、120、还有院内医疗有机结合在一起,上海马拉松的医疗总指挥是市卫健委委派的,马宏赟老师非常专业,也能够包容医疗志愿者。2016年有4支医疗志愿者队伍,后来是三支队伍。三支医疗志愿者队伍、120的队伍、6家后方医院的人全都在一个医疗指挥站里,能够做到多支医疗团队的信息快速传达以及指令的快速执行,让我记忆非常深刻。

主持人:彭老师,您认为做越野跑赛事医疗急救体系规划时,最关键的目标是保障紧急情况的处置吗?

彭新远

赛道医疗救援重点只负责紧急情况处置的话,是远远不够的。救援在赛事组织里是兜底行为安全的底线所以在考虑救援时,需要从赛道踏勘、路标设置、通讯覆盖乃至基站架设、人员疏散计划等大量赛事组织细节进行全盘考量。我们要在赛前将极端的状况考虑到,先把例如赛道天然固化的风险降低,再来确定我们的救援力量、救援点位的设置,力量的配置,能不能够覆盖住赛道目前还存在的这些风险。

建议组委会要在追求赛道体风险管控方面取得平衡,不能为了追求赛道的体验而忽视风险。

主持人:做越野跑赛事医疗急救体系规划之前,需要先收集哪些信息呢?

彭新远

首先,越野跑的系统性风险分为赛道、天气、运动员以及赛事组织四个方面。非系统性风险可分为意外、突发事件、还有失误和道德风险四个方面。

其次,赛道评估需要踏勘、收集分段、爬升、下降、关门时间、CP点的设置等等详细数据,来计算在哪个区段选手可能出现比较大的体能方面的问题,或者赛事的一些风险点在哪里,我们会做一个很详细的表,例如在2018年高黎贡超级山径赛收集数据的时候,我们计算的量超过几千条数据。

再者,在评估赛道的风险时,赛事天气的风险我们考虑的比较多,其中比较需要注意的是冻雨、雷暴、浓雾,还有山区的小气候、风寒效应等等。针对天气,我们主要是考虑热的方向和寒冷的方向,高温路段我们会放黑球仪,在夜间的路段或者是低温路段我们会放风速计,评估赛道上的黑球指数、风寒效应的体感温度,以便有效预警天气方面的因素。

最后,越野跑最大的关键因素是选手,所以我们会对一些赛事的选手甄选提出建议、或者同时赛事组织方在赛道、人员选拔、补给点设置、赛道通讯保障、赛道医疗保障设置、赛事关门和收容方案、赛事应急预案,以及紧急状况决策机制等等我们都要进行考量。我们对赛事进行风险系数评估利用海因里希法则将风险数据进行测算,评估出来赛事出现极端严重事件的可能性,以此来配置救援保障力量。

主持人:在做越野跑赛事医疗急救体系规划时,需要考虑哪些非”医疗“专业方面的工作?

彭新远

我本人也参与过一些越野跑赛事的策划。首先,比如路标的问题,包括夜间路标、路标设置方向等等。我一直在强调组委会就是在越野跑赛道规划的时候,应该要将信号盲区标识出来,用国际上通用的信号旗或者是明显标识的方式告诉大家,你现在已经进入无人区或者没有信号的区域,那么你应该结伴而行,而且采取安全的通过方式,避免受伤或者出现风险。

其次,我们要清楚就是说以目前招募选手的平均能力,赛事最大可能出现的大规模的下撤点位置,是否存在疏散压力?我们要考虑到投送和运输方面的问题。

第三,我们建议在湿滑路段安装喇叭夜间安装青蛙灯在大段无人区配备避难所和收容帐篷我也建议在赛前培训中加入医疗和自我保障知识。

再者,还有包括强制装备的安排等细节都是非常关键的。少了一个细节,对于选手来说可能是非常危险的。

最后,那么对赛段赛道路标的查漏补缺管控的人员一定要到位,否则的话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还有包括我们说赛事的计时系统、选手的定位系统等等。选手的定位系统由于天气或者低温电力的原因无法通联或者准确定位,我们怎么样去开展搜救,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到的。

总之,作为应急救援人员,我真的是非常能够理解赛事组委会投入了巨大的心思,很多功夫其实是对外面的人来说看不到的。

主持人:在越野跑赛事医疗急救体系规划时,在“医疗”、“救援”两个专业方面的工作如何有效地整合专家力量,以定制更合理的计划?

孙灵野

在赛事的保障当中的流程不外乎:有人出现问题了,我们现场要对他进行医疗急救;然后把这个信息回报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判断这个人需不需要救援;把他从现在这个地方用什么样的方式后送到哪里;等他后送到相关的地方之后,120急救系统就可以把这个病人接上120的救护车;然后拉到相关的医院里面去进行进一步的治疗,这是一个流程。

在这个流程里,我们仔细想一想:现场的志愿者要懂得急救的知识,还要能够跟赛事组委会的指挥中心进行沟通,可以理解彼此的语言,可以判断事情紧急还是不紧急,重要还是不重要?如果既紧急又重要,我们就要动用比较多余的资源去处理这个事情。

如果这个人需要紧急下撤,我们就要请后方的救援队伍,从某一个地方去把伤患送下来,护送的时候考量到风险,用什么样的护送方法?时间点怎么样去考量?那么我们要懂救援知识来做出判断。

然后送到120的车上,还要跟120的救护人员来做交流,要拉到什么医院去进一步救治,因为不是所有的医院都有专科的。

这里最主要的就是志愿者、指挥中心、救援队、120都要进行相关的前期沟通,要统一彼此的语言,当我们在交流时用什么样的语言能让我们一目了然。比如,当一个志愿者在现场打电话跟指挥中心说:“刚刚有个队员摔倒了,我看到他腹部有淤青”,我们后方的指挥中心,觉得这个事情是重要的,是紧急的吗?如果只是听这样的语言,很多人都觉得淤青可能是有内出血,但也有可能只是一个表皮的碰撞,就是皮下淤青而已,所以可轻可重。

但是,受过训练的人,他们看到这个淤青,我们昨天讲过三大系统的判断方法,看到他的生命体征正在出现代偿,脉搏越来越快,呼吸越来越快,皮肤颜色越来越糟糕了。这时候的志愿者可能就会通报指挥中心:“对不起,刚刚这个病人摔倒了,通过判断我怀疑他有内出血正在发生。”

指挥中心听到内出血这三个字,就马上可以做出判断。救援体系护送的时候,就知道我要用最快的、最安全的方法护送下来。120听到这件事情,后方也做好相关的准备—比赛的选手是谁?他在报名的时候什么血型,有没有什么其他的病史等等?就可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很好的连接,这个是比较重要的。

主持人:如何决策需要保障响应的医疗问题类型、优先级呢?

彭新远

首先注重的说是确保通讯的保障如果是有无人区的话,我们也会加强信号的中转,来确保无人区的通讯是没有问题的。然后来保持在确保通讯的情况下,随时甄知赛道上发生的情况,在赛事组织上一定是赛事的组织和救援频率分开,同时救援的呼叫需求大于赛事组织

从医疗等级来说,处置是由指挥中心的医疗官、包括像卫健委或者说是在指挥室里面负责医疗的最高人员和赛事总监一起确定救援的等级和安排救援的力量。我们是希望能够有最终决策权人在现场,能够和我们救援医疗一起,最终确定整个决策的优先级和流程。

主持人:彭老师,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否依赖历史气温做医疗急救的体系保障准备,例如偏高温的时候重点准备应对高温的医疗物资?

彭新远

像我们在过去的越野跑赛事中,出现过根据中长期的天气预报,判断出气温是比较高的,然后发生突然降温的情况。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因为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气象局的天气预报,和山区小气候突变的关联性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我们赛事组织方必须要清楚赛道所在区域的气候变化,很有可能和长期的天气预报是有偏离的。我们可以用专业的APP和其他方式来做评估。

那么在救援队,除了在现场有救援队伍之外,我们一般还会在后方,在深圳大本营建立后方指挥部,他们可以通过雷达图、通过飑线天气的进展提出天气的预警信息,更好地协助我们前方做好预测。

除了天气之外,选手的个人能力方面的差异都会造成站点的设置、交通的安排这方面的缺漏。那么这种时候我们怎么办?首先是建议大家一定要有备份,一定要有应急方案包括在救援方面,我们也是一定要有应急的快速反应力量在第一时间在发生突发状况的时候,能够把快速反应力量投送过去应对紧急情况。

主持人:彭老师,如何规划急救点位和人力配备呢?

彭新远

医疗急救点的设置上,组委会一般会选择专业的医疗力量在CP点或者是SP点进行医疗处置。按照我们说的医疗分级,有些选手经过简单的医疗处置之后能够恢复比赛,有些的话需要退赛等等。

在各个站点之间,我们是需要在一些有风险的点、根据赛道要求加大AP点也就是应急急救点。在国际越野跑协会的安全建议里,它叫二级医疗急救站。那么我们是至少两人以上的应急急救点作为整个医疗系统的支撑,也是赛道上的应急力量。

处置所属赛段的紧急状况,我们会根据比赛的进度,将不同地方的AP点或者说是应急力量进行合理的调配。在后半赛段加密AP点的配置来应对比赛后段更多伤情的突发情况。那么同时我们一定要配置多个具备野外搜救能力和野外医疗处置能力的快速反应小组或者应急小组,一般都是专门在高发路段,或者预测交通去往各个站点、赛段都比较便捷的地方,放置这样的点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

主持人:赵医生,您如何考虑补给站在医疗急救体系中的作用?

赵强

一个好的比赛,补给点的配置、补给的数量和资源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比赛有科学的补给,在这个比赛里面出问题的几率就会降低。

那么如果说这补给站设置的不合理,或者是补给的数量有问题,在比赛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问题,比如说水的补给设置,还有食物、能量胶的补给,如果不够合理的话,可能反而有可能会增加这种增加这种比赛的风险。

比如说水在那里,它只有纯净水,而没有电解质的摄入,特别是越野赛里大量的出汗,很有可能会出现这种劳累性低钠血症。

所以补给的数量还要根据参赛人员的数量以及当天天气情况,你要做出有应急预案,比如说天气突然寒冷,那么你在有些补给站是不是要增加热食?天气非常热,是不是也要增加一些东西?这都是在越野赛里面,我们需要去注意的。

主持人:朱老师,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确定配备哪些急救设备、物资的原理是什么?

朱虹

这里我们要分成两种点,按照救援队的习惯,一种叫CP点,配备专业的医疗资源、医生、护士和救护车,另外一个就是AP点,急救站点像我们在深圳百公里, 两个CP点之间会有若干个AP点,AP点的间距大概三四公里就会有一个,AP点的急救人员往往都是在行走的,所以这个时候的资源就要特别精简。

这时候我就分成四类:

第一类是对付热对付热我们可以有冰袋,然后有水,这时候并不是说要多大量的水,是同时我们会让他们带口服补液盐,当你遇到热相关的问题,可以用这个水冲。

第二类是对付冷,我们一般是保温毯,还有我们会准备50%的高糖。

第三类是针对外伤的,我们一般为了方便使用,直接用碘伏棉棒,然后还有纱布绷带。

还有第四类是内科,防范最大的风险就是心率骤停,那么就是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它的数量和AP点的距离,还有反应的时间、速度有关系,但是我还是建议任何一个AP点都配备一台AED的。

主持人:赵医生,在医疗急救体系中,哪些关键的决策者需要一起协作,保持密切沟通?

赵强

在比赛过程中,如果说发生这种紧急事故的时候,其实我们需要好几个决策者都在现场一起,这是最容易达成共识的,也是最高效的方式。所以说我们在保障高黎贡的时候,一旦出现问题的时候,各部门的指挥同时在一起快速制定出方案。医疗指挥配合当地的医疗救援体系(120的医护人员),这样的话才能更高效。

在我们救援的时候最关键的一点,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决策者包括了赛事的指挥、应急救援的指挥医疗官,以及当地医疗体系的负责人,在一起办公,一起指挥,可以保持密切的沟通。

像越野赛可能需要24小时,甚至像高黎贡是两天到三天的比赛,一个人是顶不下来的。所以我们会把这个分为AB角,比如赛事指挥有AB角,这个人已经值守12小时之后,由B角来替换他,当然他们之间有很好的交接,每个职位都有AB角,才能更高效。如果说只有一个人来负责,那么当他休息的时候,沟通就会出现延后。

主持人:来自CXZ和走走停停的问题——彭老师,在医疗急救体系中,资源的数量如何配置更为合理?有哪些原则?

彭新远

按照我跟救援队培训的时候说的,100米一个人是最安全的保障,就不会有人摔倒了看不见,也不会有人迷路,但这对越野跑赛事来说是不可能的。

密度和效率需要平衡,我们在物资上是这样准备的,在人员上也是这样,根据赛道的特性,在赛道交通便利的地方,可能我们用当地的志愿者或者招募的志愿者,或者说是具备简单医疗处置能力的志愿者;在高风险的路段,我们可能安排具有救援能力的救援队员;在一些常规AP点上,我们安排具备医疗能力的救援队员,他在野外能力这方面可能会稍微欠缺一点。总之我们是根据我们赛道的特性,还有AP点的规划来去招募人员或者配置人力资源。

同时我们也要根据通讯和交通的状况,和根据这个地方的可到达性等等去考量。在某个赛事上我们就出现这样的问题,运动员他到了AP点,他就走不动了,选手距离下一个CP点,还有几公里但确实走不动,怎么办?我们需要考虑这样的问题,在资源配置上我们都要去跟组委会沟通,就是说尽量在某些站点上放一些当地的人员,他们的交通、车、补给这块都比较方便安排,这样也能够给到救援队员或者是应急保障人员一定的支持。

主持人:赛事的应急指挥体系是怎么运作呢?要注意什么呢?

彭新远

赛事指挥体系的重点是负责赛事的运营,特别是发枪之后,这个赛事的每一个环节是不是走得很顺?每个点的物资够不够?所有人员下车的车辆配置到位了没有?伤员的撤离有没有完成?等等。

应急救援指挥更多的是预测,处置紧急发生的状况,那么在赛道上我们出现过由于沟通不到位,水库放水淹没赛道导致选手塞车,甚至存在危险,我们要紧急的封闭赛道等等。这种时候我们救援力量和赛事方的配合就非常关键了,整个信息是必须完全打通,非常透明的。任何影响安全的信息和内容都要能够第一时间回到指挥中心,而且所采取的应变措施也要第一时间能够下得去,这是非常关键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通讯保障上面,有比较高的要求,覆盖信号盲点,确保在这种时候通知到所有的运动员,并通知所有工作人员来应变这些可能的状况。

赵强(医疗官角度)

我们对每个信息都要去甄选,不要认为是错误信息,忽略他,每条信息都需要认为是重要信息,直到核实了,才能保障安全。

从医疗官的角色来说,如果我坐在应急指挥部,我最想知道的是在现场发生了什么事。这个伤员到底是什么情况?你做了什么处置?现在处置之后有没有改善?这个病人紧急而不紧急,能告诉我到底是什么问题?这是最关键的。

所以如果说有可能情况下,对于医疗志愿者以及赛道的医护人员,希望我们的语言是在同一个认知里,因为非医疗人员对医学的术语和医疗人员对于医学的术语会有一些会有一些差异,但是我要知道他能快速的判断出这个人紧急还是不紧急,这样我就可以在现场快速去做下一步指令的下达。

朱虹(专业急救机构角度)

在越野赛事的专业医疗机构有两种运作模式,一种是它有独立指挥官,也就是说这个赛事相对比较大,或者该区域的卫生行政部门比较重视赛事,他会派一个指挥官来指挥赛道的专业医疗人员以及救护车。但这样的情况我见到的不多,更多的是见到的是越野赛的举办城市或者区域一般没有那么重视,一般提供几辆救护车或者提供一些数量的医务人员给到组委会。那么这些人往往就在组委会当中,相对像散兵游勇。赛事总监不直接指挥他,医疗志愿者队伍也不指挥他,这样就是容易出现漏洞。

我最建议的就是在每一个医疗专业医疗站点以及每一辆救护车上,放医疗志愿者团队的对讲机。换句话说,让医疗总监来统一调配他们这些资源,这是我的第一个提醒。

第二个提醒,实际上一些选手是因为伤患送到专业医疗机构内部,这个时候赛事方或者说赛事总监、医疗总监往往够不到医院内的信息。而每一个医院都会有总值班,事先在赛事前和医院做好沟通,获取总值班的电话,如果遇到稍微危重的病人,直接和总值班来获得沟通和信息是非常有效的。

所以我这里提醒无论是赛事方也好,还是救援团队也好,要学会和专业医疗机构、120的救护车以及专业医疗人员来进行统筹,在一个频道上说话。

主持人:赵老师,赛事方与救援队协作要注意什么呢?

赵强

赛事方要想把赛事做好,肯定去多方面去考量来保障赛事的安全。他会去在当地选择志愿者,或者是更专业的就是救援队伍,要相互了解,去了解救援队的各项能力。

当然救援队也要去了解赛事方到底靠不靠谱好不好沟通,他们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沟通顺畅,那大家合作会比较流畅。

赛事方要给救援队尽可能提供便利,因为现在民间救援队大部分都是公益组织,很多都是没有太多经济来源。赛事方需要给救援队提供保障的基本物资,医疗用品是赛事方需要去准备的。当然还有为全队提供赛事的交通补助,因为他们需要用车辆把人员送到各个站点,甚至需要有机动组的车辆配备,这些也是需要去考量的。

主持人:朱老师,怎么选择定点医院呢?协作、沟通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朱虹

城市马拉松也好,越野赛也好,都会有去选定点医院,定点医院需要选无论是离起终点也好,还有中间的下撤点也好,在距离上相对近的区域内的比较好的综合性医院,全国的医院分一、二、三级,之后又分甲、乙、丙,那么最好的是三级甲等医院。

那么在类别上还有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首先是要选级别相对高的综合性医院,但也应该去了解这个区域内的专科医院,也就是比如说深圳治疗蛇咬伤的是深圳市中医院。这两类都要考虑。

我还有个提醒,越野也是相对极限的运动,越野赛当中遇到的病人在我们日常诊疗当中可能遇到的不多,比如说失温,要提前和定点医院做好沟通,请急诊科做好相应的应对方案。比如说中暑,我们要用冰盐水,如果本来现在天气并不是很热,急诊科可能就没有准备冰盐水,所以要提醒他们准备,主要是过冷过热的对应方案和物资储备。

(未完待续)

以上为2021年5月25日《越野跑赛事的安全、医疗与急救专题》第3期:《国际野外医学协会、深圳公益救援队专家访谈-赛事组织方的医疗与急救安全措施》的文字回顾上篇,主题为越野跑赛事医疗急救体系的规划。

敬请期待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