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体育行业,这些事情想清楚,你的胜算就大了!

0
851

图片

本文整理自橙光线视频号直播栏目《新新体育人》2022年7月13日第23期,点此查看完整直播回放图片

如果你错过了直播 

不要错过这篇文章 

小橙连笔记都给你准备好了!

主持人:张昊  橙光线市场主管

直播嘉宾:崔英善 橙光线总经理

主持人

我们今天的直播主题是体育管理专业求职的「避坑指南」,请问有哪坑点呢?

崔老师:

这么多年招聘年轻人,我看下来求职一共有六个阶段的坑点需要注意:

  • 入错细分行业
  • 入错公司
  • 选错岗位
  • 简历淘汰
  • 面试失败
  • 试用期无法适应

主持人

很多年轻人进入体育产业工作了很短一段时间后,不太适应就想跳槽,您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崔老师:

举个例子,假设毕业后你想去餐饮行业工作,你的职业道路是在麦当劳工作后续工作晋升到华北地区负责人?或者是在家门口开了10年的口碑小店?还是去五星级酒店里的餐厅?

这几种场景中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不同,所获得的人生感受也不太一样,这是关键所在。在体育行业从业这么多年,有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很多年轻人看到的是奥运会、世界杯等大赛后选择入行,从业后会发现为什么和他拿到的机会不太一样,这还是对于整个体育行业的纵深和广度不了解

求职是什么?求职是你去选择未来人生要在什么环境中度过,未来和谁一起工作,大家一起去创造什么。首先你需要了解这个行业,就像进入餐饮业要了解细分的选择。不过餐饮业很多店铺大家都可以看到、可以体验,但体育行业很多信息难以获取的,这是一个难点。

这些年观察下来,学习体育管理的同学在就业中容易遇到这些困难:

1、上课老师讲述的案例一般都来自非常宏大的赛事,例如奥运会、世锦赛、亚锦赛等国际大赛。这就像做餐饮,你只是想开一间简简单单的面馆,但你的老师教你的是满汉全席的做法。这很容易产生期望误差。你所习得的知识及具体的行业技能,需要你再转化一下才能运用到工作中。

2、在欧美国家学习体育管理时一般会学到高度发达的职业联赛和非常成熟的奥林匹克体系等。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这些体系的基础是欧美体育产业的人才密度高、底子厚,会让人误以为国外可以办的事情在中国都能办,但实际上国内体育行业人才的密度和厚度和国外相比差距非常大,最基础的“合格人才”这个“生产资料”在国内是很薄弱的。

在欧美学习的同学容易带着这种感知去对标中国,容易用特大型比赛代替对整个行业的感知。这些误区会导致大家在求职时不太能够去判断自身未来求职的机会到底在哪里。

3、还有作为一个学习过专业体育管理的新人,很可能会和老一批体育人在思维方式上有强烈的碰撞,会发现老师讲的和老一代的管理方法和理念有冲突。因为相当一批体育领域的行业管理者、企业管理者熟悉的是以奥运会、全运会金牌为导向的体育管理经验, 对于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规律认知是碎片化的,他们自身在体育商业领域可能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但是,中国体育发展格局在非常快速的变动中,就像跑步产业从2014年到2019年有爆炸性的增长,目前飞盘运动也是快速火爆和普及。中国作为一个极大的市场,体育管理的学生如果能形成对于体育市场的良好认知,还是有大量机会的。

4、还有一点就是中国的职场上应该是22岁到60岁的人,这意味着现在从1962年到2000年出生的人都在职场上,这几批人所经历的中国发展,价值观差距非常大,中国的地域文化也非常多样化,需要看能够接受什么样的地域文化,选择什么地区。

主持人

体育产业中的就业机会会来自哪里?

崔老师:

体育产业一般来说都是由政府体系、非盈利体系和商业体系三个体系交融运转的,这三个体系都会提供就业机会。

政府体系中,中国的《体育法》已经提出在县级就要做体育事业的规划,这就意味着县级就能提供更大量的就业机会

政府体系从国家体育总局这一层就有运动项目管理中心、配套职能单位,例如人力资源中心、装备中心等。全国各地会有体育局、文旅局、广电体育局,后续县里可能也会有。这些体育局相关部门一般有几类与体育产业相关,比如竞赛管理、群众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旅游等,之后发达的乡镇应该也会逐步发展起来这些相关部门。

千万不要认为体育只有在大城市才能有机会,欧美发达国家中不少4-5万人的小城也能够创办出吸引全世界爱好者的著名赛事。

非盈利体系部分,包括事业单位、各级的体育协会、公益机构等。非盈利并不应该等同于工资低,也一样需要专业人士。例如纽约路跑协会在纽约雇佣了200个工作人员,他们的CEO的能力需要能够和很多优秀商业企业的高管CEO齐平。

橙光线的同学中就有公益机构,例如中国扶贫基金会有专门做筹款赛事的部门。校园体育的量更大,从幼儿园到大学,都需要组织一些校园赛事,这里边就会涉及到场馆管理、运动队管理、赛事活动管理等人才的就业。

商业体系部分包括:

1、大众休闲体育,比如有场地的, 像网球俱乐部、马术俱乐部、高尔夫、游船、帆船、攀岩、射击、射箭,健身房、击剑馆等,这种一般需要在场地里面提供一些教学服务。有活动、有赛事、有装备销售,这就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管理过程。还有一类是无场地的,一般是以活动和赛事为主,这类业务的数量会随着参与人群、消费能力的增加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2、体育用品、装备厂商,比如安踏、李宁、耐克、阿迪这种专业的厂商。进入这个领域管理的是体育用品从生产、制造到推广和销售的过程。

还有迪卡侬这类零售商,很多户外品牌的代理商等,去推广这些产品都需要理解体育,这就是为什么说中国市场未来会非常需要体育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3、体育教育和培训,从大众参与的青少年俱乐部,到精英型的体校、专业的体育院校以及国家队等这类精英级别的训练是非常烧钱的,资源难以复制,优秀的教练、人才、训练科技、运动营养都会投入很高。

4、职业体育体系,大家熟悉的中超、CBA、网球、高尔夫巡回赛等这些都属于职业体育体系。在职业体系中就会涉及赛事转播、职业俱乐部管理等。目前中国职业体育整体管理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导致它提供常态化、优质的工作机会与发达市场差距极大。

5、体育科技,像百度、阿里这些集团,他们现在都在做与体育相关的云计算的解决方案,这些也需要懂体育的人才能深入理解需求和应用场景。例如SAP、Cisco这些软件公司,SAP在足球训练中的软件解决方案非常牛,Cisco的场馆管理很厉害,各个运动项目也都有各个项目的软件服务。

6、体育传媒,中央台电视台是一类体育传媒,体育传媒中还有很多细分,不同的体育项目有不同的平台,例如虎扑和懂球帝。还有专门的体育商业传媒,例如懒熊体育、体育产业生态圈、体育大生意等

7、体育旅游在国外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去围绕体育的场馆体验、赛事体验开发好的旅游套餐,例如世界杯就有非常棒的体育款待计划。体育款待与体育旅游有点类似,但国内目前体育款待的专业服务商还很少,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人去管理。

8、运动员经纪,由于中国对于运动员个人无形资产的归属不太清晰,行业发展不是很发达,在这里面真正赚钱的不是特别多,不过随着高尔夫、网球等真正社会培养的职业化运动员崛起,未来的机会会更多。

再补充一点,奥林匹克运动体系和非奥体系的差距较非常大。奥林匹克运动体系是按照4年的周期来计算的,非奥体系像赛车等都有自己的体系。所以在选择细分行业时要和运动项目结合。另外大家需要去评估什么运动项目、什么细分领域是朝阳行业,它与你的能力和优势是不是匹配

观众提问

国内体育管理本科毕业的就业今年好难,对今年国内体育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没有就业建议?

崔老师:

中国体育的长期发展大家是可以看好的,但是发展起来确实会经历很多困难。今年的体育行业,我见到最大量的需求都是招聘教练,包括体育用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增长的,这都意味着基础的运动参与人群在快速发展,这是产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趋势。

我的建议是一定要积极去寻找机会。一方面在地域上思路要打开,从橙光线来看,在我们从2016年开始提供公开培训以来,最初来的学生主要是来自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江苏、内蒙。从2017年开始,福建、陕西、辽宁这些市场逐步开始有越来越多人,这两年像成都也有很多新人进入。

所以首先看地域,看这个地方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但凡想做体育强省,一定会对体育产业有大的布局。

先选择地域,之后选择运动项目,这两个之间找到一个你所喜欢的,把它锁定。你喜欢什么项目,你想在什么地方生活,之后你再去看你能够找到什么样的机构,机构不要只局限于公司,政府,非盈利和商业部分都需要考虑进去,从中寻找机会。

还需要考虑所选公司在行业价值链中处于什么位置。如果招聘你的公司,只是一个小的俱乐部,自己的资源不足,老板没有积极发展的愿望,那么他能给到你的增长空间可能就会很小,但是可能很安稳。

还需要看这个运动项目本身的竞争情况,例如青少年篮球市场目前竞争激烈,需要考虑是否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

对于体育管理专业的学生来,未来发展机会很大。今年是很难,但是体育在政府的布局中是有宏大布局的,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到具体公司后,当然还需要看公司领导人是什么样子的,公司领导人如果在行业中较长时间,一般都会有舆论口碑,可以通过社交平台了解他的价值观,这一点很重要。

尽可能选择价值观相对匹配的。还需要看个人特点,有的人追求安稳,适合去政府事业单位;有的人喜欢快节奏,适合去商业体育机构。我还建议在找具体公司时评估一下对方的管理风格,是民主开放式的还是具体流程化的。

主持人

在选具体岗位时有哪些坑点?

崔老师:

整个体育行业中有很多岗位和其他行业是共通的,比如说新媒体,财务,法务。还有一些比较专业的例如电商,也是有很多共通点。对于这一类人才来说,不会因为你懂体育就降低对于专业的要求。这种类型的岗位的好处在于技能可以迁移到其他任何公司。

但是体育领域中的专业岗位,例如赛道规划、赛事计时和赛事总监等,这些岗位的专业性极强,需要很长时间去培养。

体育行业中,体育赞助领域是非常特殊的一种岗位。体育赞助细分到赞助销售和赞助服务,这两者所需要的能力不同。做赞助销售时需要去销售产品,去敲人家的门,需要有胆量和口才。做赞助服务时,要为顾客提供售后,这时需要认真严谨。

我建议大家在选岗时,先考虑一个可迁移岗位来切入这个行业,但也需要去看你的知识储备随着你的年龄增长,能不能形成你独特的优势。例如抖音、微博、快手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变化是非常快的,需要保持与变化同步,这是需要注意的一点。

还有一些非常专业的岗位,例如赛道丈量员、职业球员等这些特别专业的岗位。我个人认为现在就业机会比较大的是与推广、销售有关的岗位,因为所有的业务都需要推广和销售。

主持人

为什么有的同学投了很多简历,却石沉大海?

崔老师:

HR会来筛选简历,通过简历的印象决定要不要继续往下推进。如果你的简历让HR没有看下去的欲望,你就没有机会了。一份好的简历有哪些标准?

首先,要色彩吸睛,重点突出

其次,逻辑清晰、排版整齐

然后,关键词突出。如果你擅长运营公众号,你要将你运营公众号期间的成效展示出来,罗列出数据。

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要说假话

发送简历时,作为公司方我们也会看你的邮件是不是写的彬彬有礼,邮件主题是不是清晰,简历文件命名是否清晰,如果你的简历文件就叫简历的话,会很容易被刷,因为这是在给用人单位制造麻烦。(点击查看简历阶段的更多Tips

还有社交媒体,用人单位也会通过社交媒体看你的性格是否比较阳光,是一个较好的求职者。

主持人

面试中容易踩哪些坑?

崔老师:

面试分为HR面试和业务部门面试。HR面试一般看你的综合素质,如对答情况、礼貌情况、沟通表达能力等。

业务部门主要看你是否能有能力完成岗位的要求,会针对岗位要求设计一些问题,看你描述事情的精细程度。我面试时会问一些问题,比如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可以看出你的性格特点及内心的驱动力是否和我需要的匹配。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讲,每一个岗位所需的能力不同,目标是要找到适合这个岗位的人,所以需要不断的评估。因此面试时要将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这能够帮助你的面试官们去判断你与岗位之间的契合度。如果你本身与岗位契合,但做的准备太少,没有通过公众号、微博等了解公司近况,但一上来就说对公司了解,这是不合适的。

在面试中要对你知道的东西有清晰的表达,不要拖泥带水。因为我们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很怕遇到面试者来来回回的说着重复的话没有重点。你需要去提炼重点,简明扼要的沟通。

对于简历上写过的事情要多角度做准备,如果我问到简历上的点,你却和我说你忘记了,这会让我怀疑你的记忆力和简历的真实度。

最重要的一点是自信,面试是一个彼此去探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好准备坦然去面对它,展现出你做出的最好的准备。这其中也会碰到面试官不了解你的岗位的情况,例如社群运营可能面试官也没有经验,这时候需要注意要去详细讲解,说明你的能力。

总体来讲,我认为面试时如果你发现价值观有本质差异,就果断放手。因为价值观不符你的未来会非常痛苦,一旦有选择的情况下,在价值观上最好保持基本一致,希望大家能有选择的自由。

主持人

如何避免进入试用期后没法适应?

崔老师:

大家在进入试用期时,对于在一个机构中工作的整体认知就需要建立起来了。这是你进入一个新公司最关键的点。

你要了解公司是干什么的,目标是什么,内部大家是如何协作的,如何与大家高效的沟通以及汇报工作。你不了解在一个机构中如何协作时,会影响到整个工作流程,就等于你所做的事情与其他人全部脱节,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知道如何与新人合作。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的建议就是先搞明白公司业务和目标,你能在这里面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公司对你的期望、上下级汇报关系、对接人职位分工等。这就需要把你的工作在日程中具体拆解出来。拆解日程,其实就是要拆解成一个个人的动作,这就要去看在这个公司内怎么拆解,包括基于分工要如何拆解,最后基于时间去拆解最终日程。你每一天日程能够去完成,你才能在试用期就让人满意。

试用期也是一个磨合了解的过程,过程中感觉不合适可以选择离开。但是我认为作为年轻人不能频繁地放弃这两点是需要分开的,如果你认为公司的价值观与操作方式与你想象的不一样,与你的未来不一样,设想不一样,我觉得是可以离开的。

但如果你觉得这个公司本身做的事情很好,价值观很好,你因为没有办法与团队磨合想要放弃,我认为你可以想办法去克服困难,解决难题。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难点需要去解决。如果你能够把这件事情克服,相信你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其他栏目直播精华回顾

公司招人分6步,你败在了哪一步?

2014-2022|从JP摩根辞职创业的击剑公司女老板,她现在过得好吗?

今年骑行火了,这之前他已在京城骑行圈坚持办赛8年

赞助商和赛事这组CP,要般配才好嗑

大型运动会赛事核心区的数千志愿者,是如何统筹管理的?

职业巡回赛的运营管理,与单场赛事有什么不一样?

500人的业余自行车赛,是如何低成本做到推文浏览量1.8万+的?

从田径宣告员到飞盘俱乐部运营总监,一个斜杠赛事人的热闹人生

-END-

知识产权声明

封面图来源:shutterstock

编辑|谢磊、张昊

排版|翁思颖

审核|崔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