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琨毅
本文转自橙光线必修班第3期学员林琨毅
这可能是一篇软文,但我尽量让大家读完能硬一点。
2016年的最后一个月,国内的马拉松圈变得有些热闹非凡,几乎每天都有大事发生,每天都有热点出现,让人有些应接不暇。
让我先简单地梳理一下:
12月10日,厦门海沧半马发生两名选手猝死事件,其中一名猝死者是替跑者。
12月14日,厦门海沧半马组委会发布选手违规及处罚情况的通报,共30名选手因转让号码布受到了处罚。
12月15日,橙光线马拉松赛事管理培训必修课程第3期在北京体育大学开课。
12月17日,中国田径协会向各赛事组委会发布关于加强马拉松赛事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除了要求加强人身安全及防猝死工作,最受人们关注的是将对转让名额者实施终身禁赛。
12月19日,无锡马拉松召开发布会,公布2017年无锡马拉松的几大变化,最严格的分区出发、设立退出和候补机制、四大直通方式都引起了广泛讨论。
12月20日,深圳马拉松发现两起男子代替女子参赛情况,组委会取消其成绩并报请中国田径协会追加处罚。
12月20日,厦门马拉松组委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参赛选手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选手在检录时进入对应分区,再次强调不允许转让名额。
12月21日,深圳马拉松又发现有套牌蹭跑者,多名选手在赛后查询照片时发现自己被他人套牌。
…………
每一件大事发生后,我们“橙光线必修班3期”的微信群里也会随之变得热闹起来,大家除了提出自己的观点,也会讨论解决方案及可行性。在思考和交流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进步。我想,这是橙光线给我们每一位学员留下的最大的财富。
—————我是分割线—————
橙光线马拉松赛事管理培训必修课程第3期早在12月17日就结束了,在领取结业证书时,我有一种意犹未尽、念念不舍的感觉。3天,每天超过7小时,石春健和崔英善两位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课,让每一位学员收获颇丰,但也精疲力尽,因为学到的全是干货,实在太烧脑了。如果要把这些知识掰开了揉碎了讲,怎么也得讲个十天半月的。
各行业都在进入马拉松市场
我与两位老师的缘分很深,她们不仅是我的体育经纪人老师,也见证了我在海南儋州的首马,这几年,我们经常一起跑步和参加比赛。今年,她们合伙开设了橙光线马拉松赛事管理培训班,我就一直就想来听课,趁着这段时间闲着,终于赶上了第3期。
近几年,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国人健康意识的觉醒、社交媒体的推动、新兴技术的运用等多方面原因,跑步越来越成为一项时尚而流行的运动,随之而来的是马拉松及路跑赛事的增多,越来越多人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比如说我,原来是媒体人,后来也转型开始做赛事了。
想要了解什么样的人正在进入这个行业,得来橙光线上课。比如说我们第3期学员,不仅有来自赛事公司和大型马拉松组委会的,也有来自互联网、金融、媒体、医疗、食品、教育、公益等行业的,还有因为喜欢跑步,就是单纯想知道马拉松赛事是如何组织与管理的。
比赛多了,办比赛的人也多了,你也看到了,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进入这个行业,但每个人的职业背景和受教育程度又各不相同,在橙光线之前,一直没有一个专业培训机构能够系统地培训马拉松及路跑赛事管理人才,大多数赛事人是在用经验办比赛。虽然高校的体育管理专业也会有赛事管理的课程,但马拉松不一样,是具有特殊性的。
(10公里水站实战训练)
有经验不等于能把比赛办好
我记得崔老师曾经在2013年中国马拉松年会上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马拉松是一座城市最复杂的单项体育赛事。的确,办马拉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复杂程度不亚于办一个综合性运动会,各个环节紧紧相扣,一个小细节的疏忽就可能带来巨大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办了10年的马拉松,这个人一定是经验丰富的赛事人了,他办的比赛一般不会太差,但这个人办的比赛就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吗?未必。近几年,大大小小的赛事出现重大问题,被跑友们集体吐槽的情况,可不少。
因此,橙光线的出现是有意义的,对每位学员来说,这不仅是一个为期3天的培训。两位老师愿意把自己这么多年的行业经验与深度思考,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不仅让每一位学员学到系统的赛事管理知识,还让大家学会思考、打开胸怀、乐于交流。
从她们身上,我感受到了情怀的力量,她们用自己切身的行动推动着整个行业向前发展。每一位从橙光线走出去的学员,也会或多或少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不再仅仅是单纯办比赛的人,而成为了中国马拉松及路跑事业的推动者。
(有吃有喝还不快来)
认识到自己欠缺的还有很多
说实话,在来橙光线培训前,我的自我感觉还挺良好的,觉得自己曾经是媒体人,又跑过很多国内外的比赛,也参与过一些比赛的组织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经验,要学的可能不会特别多。但是我错了。
在正式开课前,做自我介绍,有一个问题是:您特别期待在本次培训中探讨和学习的内容?我最希望的是通过这次培训,把赛事管理各个环节的碎片拼凑起来,在脑海里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赛事管理体系。
越听课我就越认识到自己欠缺的还有很多,很多东西,我以为我懂了,但要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么就是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后来我总结了一下,在3天的培训中,两位老师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介绍现状、构建体系、讲述原则、展示案例、开阔视野、培养习惯、搭建平台。
正是这几件事,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学员都受益匪浅。这几件事,我就不一一展开讲了,说说我的所思所想吧。
马拉松不是生意,而是事业
石老师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马拉松不是一门生意,而是一项事业,需要踏踏实实去做。这句话,我起初不太理解,但上完课之后,我明白了她的意思。
在体育产业成为风口的今天,马拉松更是火爆异常,这是一个产业,也是一门生意。但是,很多地方政府没有想明白就要办马拉松,很多赛事公司也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也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分组讨论完成小游戏)
马拉松是一天的比赛,这一天过后,马拉松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什么?马拉松是否带动了这座城市的跑步热潮?马拉松是否与这座城市的每个人都有了情感的联系?马拉松是否真正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名片?这些问题,很少有人去思考,更少有人去解决。
解决这些问题的工作都需要踏踏实实去做的,就像汇跑赛事总监申桐说的那样:让情怀落地,这是一个技术活。怎么让情怀落地,赛事组织者需要在赛前赛后花大量的时间去做很细节琐碎的工作。
如果每一位赛事组织者能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用情怀和匠心去细致地打造一个马拉松,真正通过马拉松去影响一座城市,马拉松就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的事业。反过来,当一个精品的马拉松出现后,赛事组织者又何愁没有人报名,找不到赞助商呢。
(同学们认真地完成课后作业)
办赛人有情怀,更要有胸怀
接受橙光线的培训后,我还有一个很大的感受是,做赛事,有情怀还不够,更要有胸怀。你的情怀决定了你能不能全情投入到马拉松这项事业中,而你的胸怀决定了你敢不敢承认自己的不足,能不能虚心听取建议,愿不愿意与别人交流分享。
如果一个赛事没有出大事就算成功的话,国内有很多成功的赛事,但不出事就是没问题吗?就没有隐患和改进的空间吗?不是的。不是我吹牛,每一位从橙光线走出去的学员都可以轻松找出国内任何一个赛事10处以上的问题。
以前我参加比赛,别人问我这个比赛怎么样?我会从跑者体验来说,这个比赛不错,赛道平整、补给充足、奖牌漂亮等等,但上完课后,我会更多地以组织者的角度去观察,我也知道自己可以观察的点实在太多了,比如这个比赛的起终点设置是否合理、跑者流线是否交叉、指示牌是否高大、视觉设计是否统一等等。
一个好的赛事一定还有空间变得更好,只要这个赛事组织者能有一个广阔的胸怀,不仅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也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打破赛事公司之间的壁垒,搭建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这也是橙光线努力在做的事情,她们很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影响到更多从业者,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我们都是热爱跑步的人)
橙光线培养出优秀的赛事总监,赛事总监打造出优秀的马拉松及路跑赛事,马拉松及路跑赛事带动更多人参与跑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让我看到了中国马拉松美好的未来,当然,需要我们这代人共同努力。
如果你恰好喜欢跑步,也热爱马拉松这项事业,不管你是赛事组织者,还是赞助商、供应商,又或者只是一名跑步爱好者,还等什么,快来橙光线成为我的学弟学妹,保证你不虚此行。
橙光线纽约路跑协会指挥与控制专题班正在招生,你看,即使是石老师和崔老师,也在不断学习进步中。
1月10日,北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