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首北马,我的最爱

0
971

参与了10年的北马赛事组织工作,一年又一年,将无数跑者送上赛道,一次又一次,在终点见证喜悦与遗憾。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可以换上跑鞋,戴上号码布,踏上这条赛道。今年,这个梦想终于得以实现!终于可以用脚步亲吻挚爱了10年的北马,并荣幸地担当了4小时30分的官方领跑员。

北马是我的第12个全马了,六大满贯已跑了3个,不得不说,北马的赛道真宽!真平整!长安街算上自行车道9车道,六大也只有羡慕的份儿!

跟随430领跑员的应该是大部队了,这个成绩稍加系统训练,不难达到。因此,我们4人小组一直带领着集团军呼呼前行。

每个水站都是绵长的,将近1公里,我们力争把大部队带到水站远端,招呼大家进站补水。前半程湿度很大,补水很重要,要说3万人一枪出发,430又是人群密集区,一路每个水站补给站都能保障供应,这个赛事组织能力不是一般的强。特别想说,今年的志愿者好甜美,好热情!

国内的比赛跑了不少了,这次北马,明显感到扛大旗的少了,放大喇叭的少了,背后打广告的少了,走的选手少了,侃大山的选手少了,听到的都是整齐划一的脚步声,有点柏林严肃跑者的感觉了。跑者的水平和跑步的文化氛围在悄悄地发生改变。

一路不断有跑友打着招呼,不知不觉我们进入最后10公里。自此,经过每个公里牌我们领跑员齐喊倒数公里数,齐鼓掌,带着大家轻松前行。

因为从相应集结区出发,赛前我周密地计算了配速安排,前5K,中间30K,后7K,以及最后一个直道660米,所有数据烂熟于心。最后不辱使命,做到了“用最稳定的节奏,带着大家享受比赛”!

作为国马,北马今年有国际大赛的范儿了。专业程度,人性关爱毋容置疑。今年的各项服务着实前进了一大步,好评如潮,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作为一个和北马有深厚感情的赛事组织者和跑者,提几点中肯的建议:

  1. 今年起点功能区和集结区基本分开了,在天安门这个极其特殊的地方,看得出组委会的流线规划已经很用心了,起点指示牌也非常高大。但在功能区还是出现了较严重的人流交叉问题。设想起点安检口可否设置在广场西侧马路上,选手安检后进入广场统一从北向南推进,先存衣后集结,流线就不会交叉了;ABC集结区入口压力太大,可否C号段也走D区入口,那边宽敞而且厕所分布还多;
  2. 沿途各指示牌密集,摆放到位,可惜2米高度的牌子时不时被挡住,3万人规模指示牌至少应该升至2.5-3米,有效引导人群;
  3. 每个补给站,水、饮料、食品、海绵都是反复交叉摆放,看似是有规律交叉,还铺了不同颜色桌布,实际选手大规模到来时,桌布完全看不见,选手走到跟前才能看清桌上摆放的东西,如果不需要,要出站,再往前跑,人流反复交叉。志愿者也不停地喊桌上是什么,不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很多赛事普遍存在。规模较大的赛事,建议各类饮品补给完全分成功能区,而不是交叉,各功能区之间有明显间隔,且分别制作高大指示牌,各站统一功能区顺序,选手很快便可掌握规律,需要时才进站,不会去寻找;
  4. 终点集结标志太少、太矮,成千上万人席地而坐,都在不断寻找亲朋好友;如果做一些编号的升空气球,会更方便大家集结;

 

  1. 我们有六大羡慕的赛道,六大有我们羡慕的观众和音乐氛围,氛围需要慢慢营造;今年赛道沿线听见观众大喊“吃橘子吗”“我有巧克力”,特别感动,可惜观众离得好远;

 

  1. 我们有红肿了双手喊哑了嗓子懂得自制盐水递给跑者的志愿者,志愿者有服装证书和培训,他们的这一次体验会像一个选手的首马,记一辈子。对他们来说,组委会的认同感、关爱和直接的沟通认可,更会使得志愿者从一种身份变成一次深刻体验。

今年,全国马拉松赛事的专业程度和人性化服务都在跨越式提升,未来,在参赛包完赛包奖牌赛道补给将成为赛事标配的时候,给选手留下深刻体验的,是由赛事的音乐仪式口号品牌符号方面彰显的文化个性,是观众的呐喊声和志愿者一张张甜美的笑脸。

 

不管跑过多少国外的马拉松,当自己家门口的马拉松越来越有范儿的时候,特别自豪,特别想说,六大爱谁谁,最爱大北马!

图文作者:石春健

马拉松从业者、爱好者。跑龄2年,月均跑量200km。共完成过12个马拉松。个人最好成绩3:54:46。“跑步带给我健康、快乐、工作中的自信,更是收获了友谊和满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