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第一线,第一反应廖育鲲为你解读马拉松赛事的医疗急救保障运作

0
1174

对大多数人来说,马拉松赛事医疗急救保障是一个重要却不熟悉的领域。它常常运行于比赛的幕后,却对赛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救助患者,不仅关系到所有选手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大赛口碑质量的长久维持。

为了让赛事同行了解更多有关赛事医疗保障的相关知识,橙光线《赛事最前沿》系列直播第4期,邀请到了橙光线的老学员——中国领先的急救培训和赛事生命救援机构第一反应创始合伙人廖育鲲(Arrow),通过上海马拉松、重庆马拉松、绍兴马拉松、东京马拉松等丰富案例来介绍赛中的医疗急救保障运作。


*以下为直播内容精华节选(文字根据录音整理,详细内容请以直播为准)

主持人:Arrow 你好!是怎样的契机让你选择进入赛事医疗保障领域?在赛事医疗保障领域的7年里,最令你值得骄傲的事又是什么?

主持人:Arrow 你好!是怎样的契机让你选择进入赛事医疗保障领域?在赛事医疗保障领域的7年里,最令你值得骄傲的事又是什么?

7年来,如果有什么事情最值得我去骄傲的话,那么可能有这两点:

第一点,通过我和我们这些志愿者、指挥官小伙伴的一起努力,我国马拉松赛事当中心脏骤停的救活率已经提升到90%以上。根据每年跟国际上的交流来看,这个应该在全球排第二。目前排名第一的还是东马的团队,目前它还是100%的救活率,非常了不起。

第二点,凝聚在我们身边,参与赛事医疗急救保障的小伙伴越来越多了。而且他们已经能够去独立的运作、主持一场赛事的保障任务。这点我也觉得非常了不起。

主持人:马拉松赛事中的医疗急救保障和其他运动项目医疗保障相比,特殊性在哪里?

Arrow

马拉松赛事对医疗急救的要求主要有这么几点。我归纳为“两大、两长、两短”。

“两大”指马拉松医疗保障规模大,影响大。规模大从事赛事的都比较容易理解。选手往往就有几万人参与,加上观众、工作人员,是大规模的活动。因此马拉松医疗保障的规模也很大。影响大是因为马拉松赛事一旦出现医疗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患者(及家庭)、赛事及医疗单位等诸多方面,而且从传播上来讲,选手失救往往会影响赛事正常的传播计划和关注点,对赛事和赞助商的体育营销传播造成干扰。

“两长”指持续时间长,距离长。一场马拉松比赛,选手参赛时间长达3~7小时。那么医疗保障时间必须要保证8~19小时。医疗保障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涵盖比赛的集结阶段到结束阶段全程。

“两短”指响应时间短,现场处理时间短。马拉松比赛的医疗保障中要求1分钟内事故得到响应,2分钟内开展施救。正常情况下,救护车要在6~8分钟内到场。马拉松医疗保障体系的要求仅次于 F1 比赛危重患者。施救早一秒钟,患者的生命就多一份保障。

主持人:经过这么多年的赛场实践,你认为这个医疗急救指挥中心需要发挥什么作用呢?

Arrow

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的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源协调、事件管理、风险控制三方面。

资源协调主要在于资源的调控。例如救护车是一定要经过指挥中心的安排才能调动运转的。一个赛事可能有几十台救护车,但是用公里数一除,其实就比较少了。因此救护车的调度、患者的转运,都需要指挥中心来把握。

事件管理就是让指挥中心高效、准确运作的方式。

风险控制是对赛中的风险进行动态的监控和判断。譬如赛前的赛道风险评估结果会提炼出风险点,这些点在赛事当中就会成为指挥中心关注的一个区域。还有对赛中的动态风险评估也是指挥部关注的事情。

所有的工作中还有一条贯穿全局的赛事生存链。生存链的首要目标是对心脏骤停的响应,要能在4分钟内解决问题,所以确保生存链的高效运行,对指挥部和赛事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急救的角度来讲,赛事当中很多具体的问题,我们其实都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窗口进行处理。从时间上来讲,马拉松首要解决心脏骤停的问题,这个问题能解决好,其它所有的问题都能向下兼容,因为其它问题的时间窗口比心脏骤停要宽。

主持人:那这个医疗指挥中心里需要哪些人和物品呢?大家如何快速响应事件呢?

Arrow

急救人员、志愿者、驾驶人员、AED、急救车、药品、车辆、定点医院等在比赛密集的几个小时内必须做到有条不紊,保持快速响应事件的能力。原则上,我们需要能够直接下达资源调度的指令。人员调控整体上可以分为这几类人员:

掌握赛道医疗资源的人,负责救护车或直升机、医疗站、流动急救员、急救跑者、定点医院联络员的调动。

对全局统筹决策的医疗负责人,主要为医疗主管部门领导、赛事方代表等。

保障医疗指挥中心的人,主要为通信、IT技术和消耗品补充的物资负责人。

主持人:这么多人、物,我们如何进行高效准确地沟通、决策呢?例如谁来决定是否往一个地点派救护车、往另一个地点派骑车的急救人员?这些决策在指挥中心当中是如何快速做出的呢?

Arrow

这就需要选择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的正确布局。我们在赛事医疗指挥中心的运营中强调两点,一个是沟通链,一个是事件管理流程

沟通链的要求是核心区域的主要指挥人员能直接沟通,标准是两个人之间说话,中间不能隔着一个人。我们很多赛事对医疗指挥中心坐席的安排是根据行政级别关系,但其实真正要处理事情是根据职能而不是行政关系来的。这个问题看起来不大。但在实际比赛中,有时会影响到信息的传递。建立良好的沟通链对统筹全局的意义非常重大,但各个赛事的医疗指挥中心的大小、格局都有很大差别,这时候就要注意因地制宜,选择最合适的布局方案。

我们在执行几百场赛事的过程中对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的设置做了很多尝试,也形成了一些布局方案。尤其是参加了橙光线纽约路跑协会课程之后得到很多启发,回去我们就研发了非常方便的集装箱式的医疗指挥中心,每年在全国的赛事里起到很大作用,可以独立发电,有独立网络,有独立工作区域和后勤保障区域。

主持人:你认为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运行最主要的挑战是什么?

Arrow

一个因素是通信距离有限。指挥中心要能够跟外界保持情报、信息、指令的交换,需要保障通讯,才有指挥能力。

另一个是医疗事件短时间高并发。这种情况会直接击穿指挥中心的承受力,指挥中心一乱,基本上整个医疗保障就乱了。

主持人:那缺乏有效的医疗指挥体系会发生什么呢?

Arrow

那我讲一个香港渣打马拉松期间的例子。在2018年,一个选手在赛程大概10公里的地方倒了下来,但经历了非常长的时间才得到有效救助。从他倒在地上到上救护车中间超过了50分钟。在这50分钟里面,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的医疗保障的人员到达现场,但是即使医疗人员到了也没有做有效的措施。之后他又被转运到了一家没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导致选手在入院十几个小时以后又被迫转院,最后失救。

回顾整个事件,会发现以下几点:

第一,整个医疗保障没有一个指挥体系在赛前进行统筹。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保障人员有没有相应的处理能力,有没有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

第二,整个转运过程当中,没有任何人指挥过这台救护车应该开去哪里。开车的司机平时是一个非紧急转运的医疗团队成员,他习惯性地将病人转去了社区医院,但社区医院不具备心血管急救的设备和条件。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缺乏有效性的医疗指挥体系。因为统筹没有做好,这样比赛的时候就会非常混乱。

主持人: 动辄上万人的马拉松赛场,指挥中心如何在不浪费资源的情况下,尽可能对医疗急救事件都能得到最合适的响应呢?

Arrow

在赛事中,医疗急救是一个需要按照事件而不是按照时间去运作和管理的过程。我们选择以事件管理为核心流程的管理方式。当一个地方的呼救信息或是情报发出来到指挥部之后,先根据级别分为绿、黄、橙、红不同级别。然后再从流程上把它分为A和B的两个流程分支。

绿色事件是不需要指挥中心动用核心资源去处理的,直接归档关掉。黄、橙、红分级的事件在流程的分支A这边进行响应、调度和转运。

响应就是说我要调用什么样的资源去处理这个问题:最近的救护车是谁?最近的几位队员是谁?最近的医疗站是不是能够响应到?随后根据具体的位置信息和伤害情况,提供给所有协同人员这些资源,比如给哪台救护车,给最近的哪几个急救队员、给急救跑者下达什么指令。

B流程会启动一个事件跟踪,记录现场的信息,包括位置、性别、选手编号等。我们会开一个事件跟踪记录卡,记录卡会跟随这个事件整个流转,包括A、B流程的信息,从而让我们持续关注事件,形成一个事件管理的流程。

我们会在指挥中心做一个事件看板。在看板上以颜色区分的事件会放在上面,事件跟踪记录卡也会放在上面。这样一眼看过去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现在有多少个黄色事件,多少个橙色事件,多少个红色事件。红色事件多的时候,我们会强制关闭黄色对应事件响应,来保证用充分资源处理橙色跟红色的事情。

事件跟踪还有一个关键任务就是甄别不同渠道报过来的事件,对杂乱的信息进行甄别和去重,确保不会对同一个事件派出不同的团队,也不会把不同的事件误认为同一事件而没有调派资源去处理。

主持人:从2015年到2018年,我每年去纽约马拉松观摩学习的时候,都会看到他们的指挥中心在不断提升信息管理的水平,从硬件到软件。第一反应作为业界的领头羊,你们一直非常注重科技的运用。能否给大家介绍下你们在信息技术领域进行了哪些创新来提升医疗急救保障?

Arrow

其实信息技术我们从2014年开始就开始在赛道上运用了。最早是GIS调度系统。GIS是基于地理信息的一个应用。它能让我们在指挥中心的调度界面上,看到所有的人员车辆物资在赛道上分布的情况。让我们可以在开赛之前就管理这些资源,使其到位,也可以进行实时的指挥。GIS在赛事中越来越重要了,我们所有的保障队员手上都有个APP,他只要打开这个APP,他的位置就会实时上传到指挥中心。

参加完橙光线纽约路跑协会的指挥与控制专题班的学习后,给我在这方面的启发很多。学习完回来最早开始运用的就是WBGT。WBGT的主要作用是预测高温相关急症发生的概率。因为平常的天气预报作用有限,但WBGT综合测试温度、温度、风,还有就是气压、紫外线等,最后综合出一个指数。而这个指数与赛事发生高温相关急症概率成正比关系的。18年我们就把WBGT指数在重马的赛道上向选手公布了,而组委会也要根据指数,安排补给。以前这个数据是通过手工测量获取,现在已经研发出专用的智能气象站,分布在赛道上多个不同的点位自动收集并发送到指挥中心。显示动态的WBGT在指挥界面,形成动态的环境风险检测的能力。

还有对于赛道视频的实时获取,前面讲响应一个事件,前提是我要知道它发生在哪里,谁出了问题,他的编号是什么,发生了什么问题等等。收集信息的过程是需要耗费时间的。近几年,我们已经可以运用视频的同步直播来迅速获得事件信息。这样汇报一个事件,现场的急救队员启动专用APP里面的SOS把现场传过来就可以了,几秒钟以内就能完成获取现场信息和事件分级的环节,生存链的响应时间又被压缩了。

还有一个很神奇的功能,叫智能集群。也就是智能通信集群。传统的方式就是说赛事的整个通信需要事先组群,而且不能随意改变。而智能集群可以根据事件的发生地点对周边资源进行临时的通信集群,譬如1km范围内,迅速地将周围的医疗急救人员、资源形成集群,以高效的方式进行沟通。

在大量的马拉松赛事背后,赛事医疗急救团队、赛事医疗急救志愿者用智慧与汗水默默守护着赛事的安全,在这里,我们向每一位赛事医疗急救团队的成员、志愿者致敬!

而这一期直播,是橙光线《赛事最前沿》第一次迎来曾经在橙光线课堂上学习的同学回来分享,Arrow在2017年第一次来到橙光线与纽约路跑协会合作的《指挥与控制》专题课堂,他带着所学与第一反应的小伙伴们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打磨、快速提升。 在这场直播中,他的分享深度让听众们大呼过瘾,这个“毕业作品”交的漂亮!老师们打出了满分!

我们期待着更多橙光线的老同学们带着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来与更多同行们分享,回馈行业,一起让行业发展的更好。

12月22日《赛事最前沿》我们将迎来又一位橙光线老同学,他会是谁呢?敬请期待!

文字回顾

《刘建宏和他的云直播技术,让中小型赛事轻松享受央视级直播!》

《赛事信息技术先驱,东软赛客总经理陈杰详解赛事数字化运营给行业带来哪些改变》

《凡事自行车赛就得带个“环”?看萧深如何刷新你对自行车赛的认知!》

视频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