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马拉松六大满贯之一的芝加哥马拉松,2017年将迎来自己不惑的40周岁。在这座对于中国球迷来说有点太熟悉的城市,你是否忽略了这么多年他的存在。
梅花香
2016年,芝加哥马拉松39岁。实行报名抽签的第3年。赛事规模保持45000人的第11年,选手来自全球100个国家和全美50州,境外选手超过10500人,其中,中国籍选手717人,墨西哥籍选手1738人,加拿大籍选手1138人。100名耐克配速员、400位媒体、400位按摩师、400位赛道安保、1500名医疗工作者,12000名志愿者, 170万观众,在同一天,参与了同一场庆祝,40608人完赛,这个活动叫马拉松。
12000名志愿者中,赛前筹备志愿者244人,赛后垃圾回收志愿者49人,博览会志愿者1193人,赛事当天志愿者10917人,赛事当日最早一班上岗的志愿者要求3:45到岗,最晚一班12:45到岗。
赛事的起终点,芝加哥千禧广场,赛前搭建用了224小时,赛后拆卸用了70小时。动用了35台发动机、40台叉车、60辆半挂车、100辆卡车、160辆高尔夫球车、115顶临时帐篷、1000部对讲机和1450个移动厕所。
在这场比赛中,组委会为45000名选手共准备了75000根香蕉、45000根麦片棒、22500包曲奇、43000条能量胶、47000条谷物棒、22500包早餐饼干、45000根完赛恢复能量棒。还喝掉了48000加仑佳得乐、77760加仑水,使用了140万个佳得乐纸杯和130万个水杯。平均每位选手,在赛事当天,可以吃1.5根香蕉、1条能量胶、2包饼干、3根能量棒,可以消耗3.8升佳得乐,和5.5升水。足够边吃边洗澡了。
超过10000名慈善跑者,为170个公益组织,募集了超过2千万美元的善款。
美国本土选手185美元,外籍选手210美元报名费。按照总规模45000人计算,2016年报名费收入约为870万美元,约为5600万人民币。
芝加哥马拉松通过对旅游、商业活动和工作机会等方面的影响约为城市带来了2亿7千万美元的收入。其中直接收入约为1亿1千万美元,间接收入约为1亿6千万美元。马拉松为城市增加了1948个工作机会,工资收入约为9400万美元。据芝加哥交通运输局报道,马拉松周末3天的铁路运输量较平日增长约10%,马拉松日增长超过40%。
自苦寒来
第一届芝加哥马拉松诞生于1977年9月25日,清晨8点发枪。报名费5美金。说起芝加哥39年的往事,不得不提的是历任的三位赛事总监。
前前任
第一任赛事总监温蒂米勒,与所有起步阶段的城市马拉松赛事总监一样,最头疼的事就是寻找赛事赞助商。他与其他四位合伙人从寻找赛事志愿者做起,开始探索竞赛组织的奥秘。到底该供应多少水和运动饮料?赛道怎么设计?对于从来没有办过赛事的几位马拉松爱好者来说,举步维艰。如果那时候就有赛事管理零基础经验都能上的橙光线马拉松赛事管理培训系列课程,那第一届芝马就有更高的起点了。当然,第一届芝马的数据也是相当风光,超过4200位选手参加了比赛,2128人完赛。男子冠军成绩2:17:52.
1978年的第二届芝马筹备时期争议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调整起跑时间到中午,一个是提高报名费。几位合伙人对此争论不休,最终2位合伙人离开,并创立了芝加哥地区跑步协会。最终赛事起跑时间改为10:30,报名费提高至10美元。这仅仅是故事的开端。赛事当天,上千名选手佩戴黑色腕带抗议过晚的起跑时间。也是因为中午的高温天气,导致近300人中暑。于是,从第三届芝马开始,比赛日期调整到了10月。
1979年第三届芝马终于迎来了第一个赞助商——Beatrice Food,一家食品企业。为赛事赞助了橙汁和完赛酸奶。
前任
1986年赛事结束后,Beatrice Food退出赞助商行列。时任赛事总监鲍勃怀特没能找到替代者,于是1987年芝马停赛一年。幸运的是有一个组织筹办了一场半程马拉松赛,芝加哥跑者聊以自慰。
1988年芝马得以回归,然而,十月底的这场比赛让选手门经历了一场极端严寒的挑战。芝加哥的气候就是这么诡异多端,1989年遭遇了另一场极端酷热的天气。
现任
1990年,第三任赛事总监,也是当年全美最年轻的马拉松赛事总监Pinkowski上任。他认为,赛事的持续发展得益于赛事多年来保留并延续的珍贵经验和社区、赞助商的大力贡献。
1994年,得到拉萨尔银行冠名赞助,芝马重回巅峰。超过1万名选手参与了第17届芝马。
直到2007年,第30届芝马,拉萨尔银行长达14年的冠名赞助终止。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冠名赞助商——美国银行,和顶级合作伙伴耐克。2008年芝马斩获新高度。
回顾27年的赛事总监生涯,老Pin将芝马视为己出。他觉得过去人们认为马拉松运动是一种过激的体验,但是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运动,人们会把芝马在日历里列为一项传统的周末活动来参加。
是的,新的时代,本土选手的成长、训练环境的培养、跑步社交的养成,都让我们享受着跑步带来的新生活。
现任总监说,未来仍会不遗余力地改进赛事体验。很多选手是首马选手,希望留给把芝马作为首马的选手最珍贵最美好的参赛回忆。
就冲这一句话,我服。
声明:
文章中数据来源于www.chicagomarathon.com